多哈

CAMELLINKer对话肖意达一种理

发布时间:2021/11/22 15:00:54   点击数:
白癜风封闭针 http://baidianfeng.39.net/bdfzz/cjzz/

肖意达,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硕士就读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国际经济和国际关系专业。曾在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实习与工作。年9月,肖意达入读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即将开启新的生活……

翻开CAMEL-LINK开美桥的发展史,肖意达作为联合创始人可谓是社团的重要奠基者之一。CAMEL-LINK究竟从何而来?宗旨为何?发展创办又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历程?未来又将走向何处……从创始人肖意达的角度出发,我们今天来聊一聊那段关于CAMEL-LINK、关于中阿交流、关于一个阿语专业学生与Arabia的“故事”……

和阿拉伯友人的合影(右一为肖意达)

论CAMEL是如何诞生的

目之所及,行之所至。仰望着祖国的星空,脚踏过中东的土地,探索着中阿交流的可能性

——CAMEL-LINK的诞生

追根溯源,CAMEL-LINK(原名CAMEL)的创办,对于肖意达而言,可以说既出于最切实的专业学习需求,也源于对阿语经世致用的热忱探索。“为中阿人民服务”,或许听起来是一个大而空的概念,但这却是肖意达内心深处最为真实的声音。

“想要创办CAMEL主要源于自己在阿拉伯语专业学习方面遇到的挑战。在学习过程中,我经常思考的问题是经世致用,也就是学习阿拉伯语是为了什么,在哪些地方有用,怎么用外语服务个人发展,以及某种程度上说,如何实现北大阿语系‘为中阿人民服务’这一更宏大的事业。“

多哈风景图

一切最初仅仅是一个想法。

大一暑假期间,肖意达前往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参与暑期学校的课程,这段经历于肖意达而言,意味着一段开始真实触摸中东世界的旅程”。“把中东描述成铁板一块的叙事是极不符合现实的”,这是肖意达在中东短短两个月后内心最深刻的见解。

必须要跟中东当地人深交,才能分析或者感受出他们行为背后的逻辑与意图。

“当时我的四名舍友都是阿拉伯人,他们的宗教信仰、政治观点、学术追求和家庭背景几乎完全不同。一个舍友是德鲁兹人,从小并不被阿拉伯社群中的逊尼派和基督徒接受,成年后则在以色列国防军的体系下当兵、提干、拿奖学金上大学。因此,他对以色列的国家的认同甚至比不少犹太人高。同时,我在希伯来大学的朋友里,有不少是来自美国的犹太人。与我想象的恰好相反,不少年轻的美籍犹太人在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占领问题上表现出了厌恶的态度。他们希望美国政府能对以色列施压甚至是制裁,以改变以色列的政策。”

“与舍友的相处让我发现,必须要跟中东当地人深交,才能分析或者感受出他们行为背后的逻辑与意图。因此,我也希望通过成立CAMEL、通过组织一些活动,能加强中国同学和中东各国友人的交流,以期双方更深入的理解彼此。”

年北京会期(首排右三为肖意达)

你想这么多为了啥,背好书刷好GPA不就完了?

一个“不切实际”的想法,还是一份脚踏实地的情怀?是异想天开、不务正业的胡思乱想,还是胸怀家国天下的理想光辉?肖意达的这些构想,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多的认同和支持,恰恰相反,在那段时间,疑问、纠结、彷徨、徘徊、自我质疑几乎成了肖意达在探索CAMEL阶段之初不可或缺的几个关键词。

“其实当我向老师和身边同学询问我心中的那些疑问时,回答大多数是:‘你想这么多为了啥,背好书刷好GPA不就完了?’,甚至还遭遇了不少的白眼和嘲笑。“

年北京会期(后排右一为肖意达)

然而,或许当初有多少白眼和嘲笑,现在的肖意达就有多珍视和感激那些赏识和支持。在谈及CAMEL的创办时,肖意达尤其提到了付志明、吴冰冰等几位老师给予的帮助,也感谢那些陪他一起“疯”、一起“把这些想法落地”的朋友们。

“非常感谢付志明和吴冰冰两位老师!唯一愿意跟我一直聊这些“不切实际”想法的人就是付志明老师,他对于中阿交流的热情和思考正是CAMEL成立与发展的重要基石。而吴冰冰老师讲授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这门课更让我下定决心成立CAMEL。吴老师渊博的学识,对于中东地区外交界一手信息的掌握,以及他风趣幽默的授课方式让我对中东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此,我也在一直思考通过何种方式,让吴老师的观点触碰到更广大的听众,并改变他们对于中东的刻板印象。“

“另外,还必须要感谢13级德语系的蒋卓、13级国关的韩旭和13级社会学系的郭钰等几位同学。在创办CAMEL之前,我并没有办过跨国交流活动。正是得益于他们在项目组织、成员选拔和活动宣传方面的经验,我们CAMEL的第一个会期才得以成功举办。“

创业维艰:“游说”与“忽悠”中的合作

一个初创项目想要落地,还需要更多!

从CHINA-ARABIA交流的构想,到CAMEL的最终落地,两者之间还有不小的距离。在有了中阿交流项目的具体想法后,肖意达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各处的奔走和“游说”。“一个初创项目想要落地,还需要更多”,肖意达感叹道,“困难很多,阻力也很大!”

“对于初创项目来讲,说服领导与赞助商给予项目资源是一件最困难的事情。没有资源的话,无论是组建团队、举办活动还是媒体宣传都会遇到较大阻力。对于CAMEL来讲,项目不仅需要联系中东方面有兴趣与中国交流的人,更需要获取各方对项目财政和媒体方面的支持。”

“当时跟卡塔尔大学谈合作久攻不下,因为人家最开始并不相信一个大二的学生能把十几位老师和同学安全、有序地带到卡塔尔,并把他们带回来。”

年多哈会期(后排右一为肖意达)

从理想到现实究竟有多远的距离?——或许约等于“1成运气+2成勇气+7成耕耘“,以十成的努力和真诚去等待那些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办法总比困难多!

如何吸引到对中阿交流感兴趣的赞助商?如何说服中东国家相关的合作方?如何获取项目资源……对于这些困难,与其说借“游说”让各方愿意出钱出力,倒不如说是以真诚和热情获得了各方的信任和认可。

“付老师知道我们的难处。在北京论坛期间,他给我发了一封邮件,让我去找卡塔尔大学来访的国际合作部主任。当时我们几乎是把他硬生生地“堵”在了北大博雅酒店门口,在一通“游说”之后,才让他同意合作并给予项目资金支持。在与卡方谈妥之后,北大国际合作部的罗玲老师和级阿语系校友冯子寅先生也给予了很大的帮助,CAMEL项目最终才得以成行。”

CAMEL之意义:吃虫子还是抽水烟?

你们中国人都爱吃虫子!

怀抱热忱初心,一手辛苦创办,对于肖意达而言,CAMEL意义究竟为何?谈到这里,肖意达提起了发生在某次CAMEL会期间的小趣事。

“某一年会期,大家在卡塔尔与当地大学生交谈。其中有一个环节是中阿双方各自用一个词形容对方国家,有一位叙利亚同学当时讲了一个词“insect”来形容中国。当时我们一时还没有反应过来这位小兄弟是啥意思,后来他马上补刀,“你们中国人都爱吃虫子”,弄得大家哭笑不得。”

不论是“你们中国人都爱吃虫子”还是“阿拉伯只有石油”,都只是彼此的刻板印象。在肖意达看来,CAMEL的意义正是在于:通过实地的交流和感受,步一步阿拉伯的街头,吹一吹沙漠的风,探一探城中某个不起眼的小店,抽一抽当地的水烟,来打破这种“中国人必定怎样”或“阿拉伯人必定怎样”的观念。

埃及亚历山大

“教材上经常说,中阿人民友谊源远流长,中阿如兄弟亲如一家。这点从宏观的角度上看肯定是合理的,因为大多数阿拉伯国家确实对中国抱有很高的期待。但更真实的情况或许还是要踏上对方的土地,坐在对方在沙漠的Majlis(会堂)里,才能摸得清楚。上面大学生的发言其实并无恶意,更多的时候也是因为没来过中国,没跟中国人深入地打过交道,才会有这么离谱的看法。“

“所以,CAMEL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让大家去中东玩一趟这么简单,用更官方的话讲,我们是中阿“文化相通,文明互鉴”的使者。但简单来说,就是大家一起聊天吹水,喝咖啡,抽水烟,过不了多久一些同学就开始讲掏心窝子的话,一起做外人看起来傻傻的事。尤其大家都是青年,没那么条条框框约束的时候,交到的朋友更可能结成长久的友谊。”

卡塔尔Majlis打排球(后排左三为肖意达)

对于CAMEL未来的发展,肖意达感叹“创业维艰,守成不易”。在疫情的影响下,CAMEL的一些交流活动也面临着停摆的处境。但CAMEL仍然秉持着中阿交流的初心,不断探索更加多元的活动形式。脚步永不停止,就像肖意达所说,“我们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曾经携手前行,如今不忘初心。拓宽边界、拥抱多元,CAMEL-LINK与加入到我们的每一位CAMEL–LINKer一同成长。

CAMEL期待与你携手同行

如希望进一步了解我们,可长按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zhilingl.com/dhxs/2302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