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多哈 >> 多哈特色 >> 碳中和改变中国系列二政策走向产业影响
庞天一、吴一凡、郭庆龙、王保庆、王彬鹏、张文龙、彭广春、黄秀杰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及配套指引,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不是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信息。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碳中和改变中国系列二:
政策走向、产业影响、个股推荐全景图
我国力争于年前实现CO2排放达峰值,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主要依赖两条路径路径:减少碳排放、增加碳吸收。减少碳排放主要从两方面入手:降低单位GDP能耗、提升非石化能源比例;增加碳吸收业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增加森林碳汇、发展CCUS和BECCS技术。
降低单位GDP能耗促进合同能源管理快速发展。年,我国单位GDP能耗为0.57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2.6%;同期,美国、法国、德国、日本、英国分别为0.27、0.19、0.19、0.19、0.14吨标准煤/万元。预计年、年我国单位GDP能耗分别降至0.36、0.15吨标准煤/万元。这将大力促进合同能源管理(EMC)的发展,年末,EMC市场规模达到.1亿元,预计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
清洁能源装机和电气化率不断提升。年、年非石化比例将提升至27%、78%;风电/光伏装机分别达到/GW、/GW;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分别达到46%、91%;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将分别达到37%、70%。随着风电、光伏装机的增长,其间歇性能源的特性将会对电力安全系统形成冲击,这将推动储能和制氢行业的快速发展。
碳交易是核心机制,绿色金融起支撑作用。碳约束带来碳资产价值,碳资产价值需要通过碳交易兑现。我国碳市场的建设已于年初启动,累计分配的碳排放配额总量约62亿吨。年七个试点碳市场累计完成配额交易总量约万吨,达成交易额约7.70亿元。但是从平均成交价上来看,我国的平均碳价偏低,距离为达成《巴黎协定》目标的75-美元/吨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电力和工业部门CO2排放量约占排放总量的85%,是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地面交通、航空和住宅等占据剩余的15%。电力、交运、煤炭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是碳排放主要行业。碳约束和碳交易必定会增加这些行业的生产成本,推动技术变革,从而带来行业机会。
投资策略:我们的投资策略是按照两条路径挖掘:1、实现碳中和带来的行业增量:CO2在线监测、合同能源管理、新能源产业链条;2、碳约束和碳交易影响排放大户行业供需格局和价格,从而带来行业内的投资机会。
环保:碳中和对二氧化碳在线监测市场有较大促进,由于核算法的准确性较低,为了建设更完善的碳市场,我们预计政府会大力推进核算法向在线监测法的转型,二氧化碳在线监测市场将会率先收益。根据我们的测算,企业持有一套CEMS设备的成本大约在55万元人民币左右,到年,中国的二氧化碳在线监测市场的规模将会达到-亿元人民币,空间广阔。建议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zhilingl.com/dhts/20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