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哈

江都这个古镇ZUI全美景攻略导游图,

发布时间:2021/5/12 16:12:16   点击数:
自从过完春节就一直没有一个假期,想出门游玩的小伙伴们,是不是抽不出时间了?现在小编就要跟你说,咱家门口就有个值得一去的地方在等你

是的你没看错

总共有十多个景点

一天走下来,特别过瘾~~

01

铁牛湾

在运河生态公园南端。清康熙三十八年(),淮河大水,当时运河为淮河向长江的泄洪通道,运河大堤多处决堤,邵伯镇南更楼官堤亦有决口。

位于扬州湾头镇壁虎坝;石刻雄鸡在邵伯镇北稽家闸石壁之上。邵伯铁牛是保存比较完好的一只,目前安放于邵伯斗野园内。铁牛湾仿制的“九牛二虎一只鸡”,向游客展示古代运河镇水文化。

02

桃花坞

位于运河生态公园黑鱼塘西侧。大运河不仅是物资交流的通道,也是文化交融的要道。清代著名戏剧《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曾专程拜访邵伯名士,翰林院编修蒋继轼,并写下《邵伯镇访蒋淑瞻,留尝樱笋》一诗,“不寄新诗隔岁年,寻君宅第大湖边。

区内三步一桃、五步一柳,立有蒋继轼、孔尚任及书童雕像,春时桃红柳绿,莺歌燕舞,生机盎然。

03

净瓶广场

运河生态公园中段、与梵行寺隔河相对。广场园路形似观音的法器净瓶状,瓶口对于南塘河,并设置牌坊与梵行寺的双面观音像遥相呼应。牌楼正面楹联:上联为“甘雨棠风禹业千秋追谢傅”,下联为“隋舟晋埭清流万里泽燕齐”,横批为“开济江淮”;背面楹联:竖联为“万顷碧波莲台长沐梵音里,千年史韵功业重开盛世中”,横联为“真水慈云”,概括了邵伯的历史、运河的作用和人民群众对风调雨顺、美好生活的祈盼。

04

菏塘月色

位于运河生态公园的南塘河边。近现代文学家朱自清先生幼年(4-6岁)曾随父在邵伯生活。在他的《我是扬州人》一书中,描述了童年在邵伯的生活情况,如住在运河边的万寿宫,常常向河里扔瓦片打水漂、常去骑铁牛等等。景区利用南塘河天然水面栽种荷藕,再现其散文《荷塘月色》的美景,他在文章的结尾说:这令我到底惦念着江南了。这里春时小荷出水、夏时荷花清香,秋时莲蓬婷婷、冬时雪裹残荷,美不胜收。岸边置朱自清塑像,令游客见景思人。

05

茶花园

位于生态公园北侧、南塘河边,这里曾经是重要的稻米集散地。对面是江淮名刹——梵行寺,该寺初建于公元年。北宋文学大家苏轼曾游览该寺,并写下《邵伯梵行寺山茶》一诗。诗曰:“山茶相对阿谁栽?细雨无人我独来。说似与君君不会,烂红如火雪中开”。该片区采用苏东坡雕像、碑廊、茶花等形式再现梵行茶花胜景。

06

邵伯保卫战纪念馆

邵伯保卫战纪念馆位于邵伯明清运河故道西侧,原大王庙中,亦为“苏中七战七捷”之邵伯保卫战战场遗址。该纪念馆是纪念年8月23—26日,华中野战军在粟裕司令员的指挥下,战胜国民党黄伯韬带领的二十五师,获得“苏中七战七捷”第六战——邵伯保卫战的胜利。

此次战役毙伤国民党军余人,守军伤亡余人,是我国解放战争史中有名的以少胜多之战,为华东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07

滚水坝

滚水坝位于邵伯明清运河中段,与北侧的节制闸皆为江都引江水利枢纽调水工程的组成部分,建于年10月。因节制闸上游大运河水位比下游里下河水位高近8米,为防止大流量时水流对原河道的冲刷,也为了减小上下游水压差,保护节制闸,因此在节制闸下方多米处,建设了浆砌块石滚水坝一座

08

邵伯老船闸

邵伯船闸历史悠久,始于东晋(公元年)谢安筑埭。唐宋建单斗门、二斗门船闸,宋天圣七年(公元年)建成三门两室船闸。年,国民政府用“庚子赔款”减免款建设了新式船闸,年建成通航,时任国民政府总统蒋介石亲自题写了“邵伯船闸”闸名,是苏北运河段第①批兴建的新式船闸之一。船闸闸室有效长度米,宽10米,每次可通过重载30吨船15艘,过闸时间一般约需40分钟。该船闸从年通航,至年拆除报废,历时43年。

09

邵伯船闸

邵伯船闸位于邵伯古镇西侧,是京杭运河苏北段由南向北的第②个梯级控制枢纽。向东经盐邵船闸与里下河相通,向北可达安徽、山东,南则可进入长江,有10多个省市的船舶在此通过。

今天的三座大型现代化船闸,从年建设1号船闸,至年12月28日三号船闸建成通航,历时53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我国船闸发展历史的缩影,也是苏北运河航运史与水利发展史的见证。船闸经多次技术改造,具有较高的科技水平,日通过船舶量逾百万吨,承担着南水北调、北煤南运及货船往来的任务。年9月7日,邵伯船闸共开放闸次,放行船队21个、货轮艘,船舶通过量万吨,创下全国内河船闸日船舶通过量纪录。

10

遗产标识广场

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三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扬州作为大运河申遗牵头城市,为纪念此盛事,域内所有遗产点都设置了世遗标识。邵伯有四个遗产点段名列其中,分别是邵伯明清大运河故道、邵伯古堤、邵伯码头和淮扬运河主线(江都段),是运河沿线遗产点段ZUI多的运河集镇,遗产标识广场于年9月25日建成。

11

斗野亭

斗野亭始建于宋熙宁二年(年),初建于河西梵行寺侧,重建于来鹤寺旁,年再建于邵伯节制闸西侧、斗野园内。之所以取名斗野亭,是因古人将天上星宿分于四象二十八宿对应地上九州,扬州分野属斗,邵伯为斗星、牛星分野之地,故名斗野。邵伯为水陆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此亭多次毁于战火,元明五百余年未能复之。现亭于年建成,由江苏省文化厅原厅长王宏撰写再建亭记。斗野亭与安徽滁州的醉翁亭、苏州的沧浪亭、徐州的放鹤亭、陕西宝鸡的喜雨亭并称为北宋代五大名亭。北宋七大文豪孙觉、苏轼、苏辙、黄庭坚、秦观、张耒、张舜民等曾和诗斗野亭,成千年文坛佳话。

12

镇水铁牛

位于邵伯斗野园内的镇水铁犀,邵伯人俗称铁牛。该铁牛为清康熙四十年()铸成,用以镇水。当时淮扬运河沿线一共铸有“九牛二虎一只鸡”。邵伯铁牛长1.98米,高1.1米,重约公斤。

康熙四十年()置铁牛于堤墩上,用以镇水。年董恂奉命负责江南漕运,经过家乡为其作铭文:“淮水北来何泱泱,长堤如虹巩金汤,冶铁作犀镇甘棠,以坤制坎柔克刚,容民畜众保无疆,亿万千年颂平康。”铁牛从它一出现,老百姓就喜欢它,过去视它为神物,特别是小孩体弱多病,就拜铁牛为干妈,以祈盼孩子健壮如牛。现如今视它为吉祥物,游人来此都要亲热地抚摸它,祈望它能满足人们的美好心愿。近现代文学大家朱自清先生童年在邵伯时也经常来骑上铁牛。

13

邵伯古堤

邵伯古堤位于邵伯镇历史街区西侧的运河故道东岸。古堤用于防止邵伯湖湖水外泄,保持运河水位。史料记载:南宋绍熙五年(年)淮东提举陈损之新筑江都县至淮阴大运河大堤公里,名绍熙堤。宋元两朝,仅有堤防一道,在邵伯湖之东,时名东堤。明代以后,运河成为淮河的入江通道,河床逐年淤垫升高,运河逐渐成为悬河,对运河以东地势低洼的里下河地区形成巨大威胁,此段大堤作为防洪屏障被不断加高加固。古堤现存部分南北长米,截面为梯形,下底宽8米,上口宽2.5~3米,高5米。石基上部用城砖砌就,城砖规格为42×19×10厘米。堤沿上部压一层条石,仍留有清代两块石刻,一为清光绪时期的“金堤永固”;一为清宣统时期的“甘棠保障”。年,邵伯古堤作为京杭大运河一部分,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大运河世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14

4

邵伯码头

位于邵伯明清大运河故道东堤上的4座古码头,整修于清康熙五十三年(年),自北向南分别称为竹巷口码头、大马头、朱家巷码头和庙巷口码头。其中,大马头的名声ZUI响,素有“邵伯大马头,镇江小码头”的说法,相传为清乾隆皇帝巡游江南登临邵伯的御码头,乾隆曾题诗云:太傅堤存绿水浔,惠芳邵伯颂棠阴。兰舟缓过思遗躅,绝胜东山丝竹音。林则徐、曾国藩任两江总督时亦曾登临邵伯码头。自邗沟贯通江淮,邵伯就成为南北往来必经之地,船舶往来亦日渐繁盛,因此在邵伯明清大运河故道两侧形成了大量码头。码头是往来客商船只在邵伯镇的主要停靠之处,也是邵伯镇及大运河以东地区进行对外货物贸易的主要场所。邵伯在清以前的商贸繁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些码头。年大运河改线,邵伯明清大运河故道失去航运的功能,这四座码头也随之逐渐失去货运功能。年,邵伯码头作为京杭大运河一部分,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列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5

4

大运河廉文化传承馆

位于邵伯历史街区巡检司旁,占地平方米,建筑面积多平方米。按照“大运河一线相牵,廉文化融汇古今”的理念设计和布展,将“廉政、勤政”贯穿始终,由启廉台、正廉堂、思廉院、尚廉阁、清风苑、承廉楼和清风传习所几部分构成。该馆主要通过古今清官廉吏、仁人志士的勤廉故事教育参观游客要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现已成为省级廉政教育基地。门东的甘棠树,为勤廉之树,相传是为纪念东晋名相谢安所栽。东晋太元十年()太傅谢安镇广陵(扬州),于步邱之北二十里筑埭,解东涝西旱之患,民受其惠,盖比召公,建甘棠庙,植甘棠树纪念。

16

4

邵伯巡检司

邵伯巡检司位于邵伯历史街区大马头巷,始设于明洪武元年(年)。年后,先后作为学堂、文化站使用。门前的甘棠树为纪念东晋谢安所植,树龄余年。原巡检司房屋年久失修,年政府进行了修复。修复后的巡检司第①进院落为“礼法院”,介绍古代法治的演变;第①进房屋为“循吏堂”,主要介绍巡检司的设立与沿革;第②进院落“留忆苑”,主要是巡检司的人物介绍和故事;第②进房屋为“启明堂”,主要介绍江都古今法治人物和相关法器。现已成为参观游客了解学习古今法治演变的基地。

17

4

董恂读书处

董恂读书处位于邵伯古镇南大街号,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为明末清初的民居建筑,经过后人长期的生活居住,建筑已形成典型的“前店后宅”的格局。董恂(7-),邵伯人,先后仕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官户、吏、礼、兵部侍郎、尚书,总理各国事务大臣。晚清政治家、外交家、方志学家、书法家,尤善隶书。董恂好学,一生爱书,手不释卷,也是近代诗文家。

18

4

梵行寺

古梵行寺,俗称西寺。东晋宁康三年(公元)僧行密建寺于镇西邵伯湖滨,距今已余年,堪称江淮古刹。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多次驻足邵伯题诗留赋,其中就有歌咏邵伯梵行寺山茶一诗。

现梵行寺位于邵伯历史街区南端,南依老盐邵河,西傍古运河,占地近10亩,建有大雄宝殿、斋堂、僧房、东西两侧配殿、天王殿、山门殿及双面观音铜像等。

///

看到这里

你是不是已按捺不住了快来江都吧!-文章来源江都旅游,扬州文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zhilingl.com/dhts/2095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