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多哈 >> 多哈美食 >> 东京奥运会马拉松复盘
东京奥运会已经落下帷幕,在男子马拉松决赛中,吉普乔格以2小时08分38秒的成绩成为奥运历史上第三位卫冕该项目的运动员,
中国队派出的三名运动员-董国建、杨绍辉、彭建华分别以2小时21分排在第57位、2小时14分排在第19位和2小时16分排在第32位,其中杨绍辉刷新了中国男子马拉松在奥运会的历史最高排名。
虽然比赛结束了,但是还是有很多需要总结的地方,特别是我们最关心的中国选手,今天就对比赛来进行一下复盘。
1.什么原因导致了后半程的掉速?
其实原因并不复杂,就是因为跑快了而已,我们可以想一下没有一位运动员在后半程有体能的情况下出现掉速的现象,无非就是前半程过多的消耗造成的。
而很多人找到了很多客观因素,天气原因(温度和湿度)但实际上这对所有的运动员都会造成极大影响,
作为夏季奥运会来看几乎历届比赛都不能避免,我们其实总说其它国家的选手还有很多掉速的甚至退赛的,可是我们为什么看不到仍旧有运动员并没有出现掉速甚至跑出了负配速呢?
另外一点原因可能会归结于没有提前适应,但实际上同作为亚洲国家,中国相较于其它非洲以及欧美国家对比来看,
我们其实是更占据交通便利的地理优势,是有更短的时间飞到日本进行适应的,这对全部参赛选手来说条件都是公平的,所以这更不是造成掉速的真正原因。
2.大赛就可以玩命拼吗?
不管奥运会也好还是世锦赛也罢,每一个选手都会去拼,这是很正常的。但拼的前提是控制在身体能力的范围,
前慢后快,匀速到达终点是亘古不变的比赛方式,而前快后慢的策略则是提前牺牲了自己,这样极具风险的做法是不会有奇迹出现的。
而事实证明,中国的三位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谁跟第一集团的时间越长,成绩则出现了倒排的现象,而我们完全有更聪明的做法。
可是很多人依然抱有幸存者偏差的思想,总是会说有的运动员前快后慢的搏杀式做法更能创造纪录,但这是因为首先自身实力过硬,且没有遇到强劲的对手,如果一旦有人黏上,结果可能就会完全不同。
而我们有太多数据和例子摆在面前:
年MGC日本马拉松奥运选拔赛中,设乐优太在一开始就选择了激进的跑法,在高温的环境下前半程一路领先,最后还是被超越,在体能出现问题的情况下艰难完成比赛结果以2小时16分09秒仅位列第10。
年多哈田径世锦赛的马拉松比赛中,巴拉圭选手阿亚拉在一开始独自领跑,结果刚过半程没多久便退出了比赛。
包括在本届东京奥运会男子20公里竞走中,中国选手王凯华在一开始便以4分配速领走了5公里,结果逐渐被后边的选手超越,最终成绩也并不理想。
有太多太多的实例摆在面前,并且通过竞走项目和女子马拉松的成绩来看这对运动员的影响有多大,但是我们并没有吸取前车之鉴的教训。
3.打鸡血的拼搏只是精神鸦片
我们承认并认可中国马拉松运动员的拼搏精神,我们非常尊敬每一位运动员,可是精神似乎并不能当饭吃,
日子还得过,目光还是需要放长远一些,只能不断的找到自己的失误才能变得更好,而类似于
这种话似乎谁都会说,你好我好大家好这有什么用呢?对他们一点帮助都没有,因为这种赞美的话并不缺。
4.如何训练就会如何比赛
表面上看到运动员完成了比赛,但从比赛往前推,从训练的安排、训练的理念、赛前的调整是不是我们都过于激进了呢?
玩命干,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好像就是在比谁刻苦,比谁强度更大,跑量更多。
但实际上如果只是比拼刻苦程度来决定冠军的话,中国马拉松绝不缺冠军,因为我们的运动员的刻苦程度远超其他选手。
苏炳添在他的论文中也有写道,训练并不是靠蛮干,而是需要方法和科学技术的支撑,包括创造历史的女子米运动员王春雨,
在有了外教的指点之后成绩上升很快,而运动员能够有继续练下去动力的前提就是成绩,马上就能看到希望。
而中国马拉松,依然还是保有三从一大的训练方法,这跟马家军有什么区别呢?这跟王德显有什么区别呢?
5.我们和世界顶尖选手学的是什么?
除去疫情之外,近几年几乎中国马拉松队到非洲跟吉普乔格团队进行训练,可是我们却去学习他们的吃苦耐劳精神,还是认为我们没他们刻苦所以没有创造更好的成绩,其实我们应该学的是理念。
其实我们总说吉普乔格的训练基本可以跟上,但这并不能代表什么。首先我们的水平与之有差距,
之所以能够跟上是因为吉普乔格并没有尽全力而我们在咬牙跟,这其实就体现了完全不同的理念和感受,相比较而言我们并不难看出,
吉普乔格在奔跑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是愉悦的,从比赛中就能够尽显无疑,而真正的时候并不多。
6.乐趣才是成绩的必要前提
作为37岁的老将来说,依然在这样的轻松的卫冕,难道是因为利益或者金钱吗?能够跑这么多年不就是因为吗?
而热爱源自于哪里?源自于科学的训练理念和跑步的乐趣和愉悦。
这是非常最为重要的,这也是我们和世界顶尖选手的差距所在。而我们一味打鸡血,讲刻苦,最终失去了乐趣。
竞技体育能够吸引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zhilingl.com/dhms/22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