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多哈 >> 多哈风景 >> ldquo帝国坟场rdquo魔咒
阅读需5分钟
贫穷滋生极端主义,极端主义引发战乱,战乱导致愈加的贫穷,阿富汗长期以来陷入了一个无法破局的莫比乌斯环。
苏联入侵阿富汗
阿明政府执政后,清洗了党内的亲苏分子,阿苏关系迅速恶化。苏联绝不愿意看到阿富汗这杆刚刚树立起来的红旗倒下,决定实施武装侵略。年12月25日圣诞节,苏联以援助为由出动架次大型运输机运载多名士兵降落喀布尔机场。27日晚,苏军占领喀布尔各处要地,并围攻阿明所在的达拉蒙宫。经过三个小时激战,苏军取得胜利,并击毙了阿明。此后苏军在边境线上出动八万大军,占领了阿富汗的各大城市和交通要道,几乎未遭遇阿富汗政府军的抵抗。此后,苏联扶植了旗帜派卡尔迈勒上台,并派遣了上万名顾问进驻阿富汗政府的各个部门,喀布尔政权已经沦为苏联的傀儡。苏军入侵阿富汗苏联的入侵激活了阿富汗各部族抵抗的基因,“反苏”的枪声开始在阿富汗的每一个角落响起。可能还不如当年的英国,苏联表面上控制了大城市,实质上不仅在农村,大城市的知识阶层、军人、资产阶级,哪怕是人民民主党内部很多人都对苏联的侵略带有深深的恨意。不同意识形态的抵抗组织都行动了起来,包括逊尼派原教旨主义组织、什叶派原教旨主义组织、左翼抵抗组织、民族主义组织等等,这些组织内部又分为几十个甚至数百个不同的抵抗组织,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赶走苏联人。苏联占领阿富汗期间,阿富汗各类抵抗组织不仅在广大农村和苏军打游击战(苏军的摩托化机械化装备在广袤的阿富汗山区根本无法施展),而且抵抗力量也经常突袭大城市,攻打苏军据点。与此同时,美国、巴基斯坦、沙特等国出于各自的利益,通过各种方式支持阿富汗境内的各派武装。伊斯兰世界大量的“圣战者”奔赴阿富汗,与苏联进行殊死搏斗,这就包括后世著名的本·拉登。苏联在占领阿富汗十年期间,仅能控制个别大城市和交通线,广大农村地区仍被各派抵抗组织牢牢掌握。从抗苏战争中走出来的本拉登在苦苦挣扎了九年多之后,苏联以五万多人伤亡的代价,于年2月从阿富汗撤军。这场战争也敲响了后来苏联解体的丧钟。塔利班的崛起、倒台和再起
年,苏联撤军之后,阿富汗再次出现权力真空。抗苏战争使得阿富汗各派拥兵自重,民族、宗教、派别之间的矛盾开始激化。在众多势力中,塔利班异军突起。“塔利班”在普什图语中意为“学生”,即为“伊斯兰教学生运动”。年成立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边境的难民营里。塔利班成立后在阿富汗迅速发展壮大,这是因为他给穷人分发食品、分配土地;以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为号召,以普什图人为主要构成,这样它在阿富汗拥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外援上,塔利班又得到了美国、巴基斯坦和沙特阿拉伯的支持。年,塔利班以风卷残云之势攻占首都喀布尔,并控制了阿富汗90%的领土。“塔利班”政权奉行原教旨主义,大力推行国家伊斯兰化和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严格执行沙里亚法,禁止了一切娱乐,废除了女性的工作权利,使阿富汗的卫生和文教事业陷于瘫痪。塔利班武装人员塔利班掌权后引起了周边国家的担忧,什叶派的伊朗一开始就和逊尼派原教旨主义的塔利班刀兵相见,而印度担心克什米尔伊斯兰极端势力趁势崛起,俄罗斯同样担心车臣的伊斯兰极端势力受到鼓舞,以上几个国家不断扶植阿富汗境内反对塔利班的武装派别。多股国外势力的介入,加剧了阿富汗内战的形势,成千上万的难民流离失所,整个国家千疮百孔。年“”事件后,美国打着报复的旗号发动了阿富汗战争,迅速推翻塔利班政权。但美国的现代化武器止步于阿富汗的茫茫大山,其实际控制范围仅限于首都喀布尔及其周边地区,后来上任的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更是被媒体戏称为“喀布尔市长”。虽然美国炸死了塔利班的好几任领导人,但因为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塔利班散居于阿富汗的山区,退而不败,僵而不死。经过20年的反复斗争,美国和塔利班这对老冤家终于握手言和。年2月29日,美国政府与塔利班在卡塔尔达成多哈和平协议,美国政府承诺在14个月内撤出阿富汗。塔利班承诺保护各国在阿富汗的企业、工人,给予妇女教育、工作的权利,承诺不容忍极端组织在阿富汗对他国发动空袭,并一直在与“伊斯兰国”作战。塔利班这次“洗心革面”,似乎完成了从一个伊斯兰极端组织向一个世俗化政权的转变。从美国角度,阿富汗对美而言已无多少战略价值。年2月,美国政府和塔利班达成多哈和平协议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之后,借机在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多个中亚国家都建有军事基地,更能直达俄国软腹。中国和阿富汗只有一条狭长的瓦罕走廊相连,且中国的西北边陲并非中国的核心地区,看近几十年来美国对中国的挑衅,哪次不是在东南沿海,何须跑到阿富汗去牵制中国。阿富汗国内民族、宗教矛盾丛生,经济凋敝,国家满目疮痍,美国极力想甩掉这个人道主义包袱。在美国消灭基地组织之后,其战略目标也已基本完成。且现在塔利班已经掌控了阿富汗的大部分领土,继续作战和占领更需要花费巨大成本,美国是一个精打细算的资本主义国家,可以讲这笔赔本买卖已经亏了十多年,早就该走了,只是时机不成熟,一直拖到了现在。一个悲剧的国都
回顾历史,我们发现在阿富汗两百多年的建国史里,不缺乏能征善战的帝王(艾哈迈德),不缺乏雄心勃勃的改革家(阿曼努拉),不乏老成稳重的执政者(达乌德),但却总是无法摆脱战乱、贫困、落后的困境。大国的争夺并非主要原因,只要我们稍微翻看一下近代史,帝国主义从中国到波斯一直到土耳其,对亚洲国家的干涉和争夺是常态,阿富汗在这点上并不具有特殊性。真正的原因究竟何在?如果只看几何平面地图,你会以为阿富汗处于一个多么中心的位置,然而连绵的大山将阿富汗分隔成无数部落氏族,部落构成了这个国家的基本单元,历届中央政府都无力干预部落的内部事务。进而使得阿富汗国内各种矛盾交织,现代化无法逾越部落体制的障碍,经济发展更是举步维艰。只有当遭受侵略之时,他们才有一个共同名字叫阿富汗人。当外部威胁一旦消除,混乱又会再次降临。为什么阿富汗会成为“帝国的坟场”,又为什么阿富汗总是内乱不断,两个问题都共同指向了这个答案。贫穷滋生极端主义,极端主义引发战乱,战乱导致愈加的贫穷,阿富汗长期以来陷入了一个无法破局的莫比乌斯环。其实阿富汗人并不想成为什么“帝国坟场”,因为埋葬帝国的同时也在埋葬自己。正如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塞尼在其著作《群山回唱》里所言,阿富汗是一个“每平方英里有一千个悲剧的地方”。参考文献:[1]彭树智,黄杨文.中东国家通史.阿富汗卷[M].商务印书馆,.[2](美)塔米姆·安萨利著;钟鹰翔译;朱永彪审校.无规则游戏阿富汗屡被中断的历史[M].浙江人民出版社,.11.[3]刘伯瘟著.阿富汗战争大解密[M].凤凰出版社,.11.-完-(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中国国家历史又双叒叕上新啦!
《中国国家历史》邮局征订套装(征订代码:28-)正在火热进行,一套四本,一次性拥有全年装!
识别下方小程序或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直接购买!
热文推荐/点击标题西安连地铁都是考古队挖的?这才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国共会战其实只有三大战役,而三大战役其实只有一大战役古人如何防汛抗洪?看完不得不服中国洪水往事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