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欧洲杯就已经结束了,但笔者的欧洲杯总结才刚刚开始动笔,作为一个意大利球迷,过去的一个月就像是一场梦,醒了很久还是很感动。尤其是在年无缘世界杯之后,三年的时间就重返欧洲之巅,的确是一个很伟大的成就。
笔者更想聊聊这届欧洲杯技战术的发展与变化。
从这届欧洲杯来看,超巨球星的作用在逐渐削弱,打进四强的球队没有任何一支不是“整体足球+单点爆破”的模式。
即使没有单点爆破的能力,但是那些非常团结打整体足球的球队也都有着很不错的结果,不论是把意大利成功拖入加时赛的奥地利,还是死亡之组的匈牙利,抑或是在这一年欧洲杯让无数球迷梦回的捷克。
同时在进攻中,各队中锋的支点作用要大于得分能力。即使是像莱万这种当世最强中锋之一的球员,在更多的时候也是陷入与对方防守球员的肉搏战中,没办法获得足够多的射门机会,而这时候,中锋的战术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了——持球、分球、吸引防守为其他队友创造射门空间。
这是这届欧洲杯给我们的第一个启示。
第二个就是进攻变得更简练,更直接。
从揭幕战开始,曼奇尼的这支意大利就带给世人完全不同的感觉,意大利开始打美丽足球了,再也不是十个人站在本方半场,前边只留一个反击点。
而意大利的美丽足球,与传统的控球打法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不追求成功率,无限次的前锋和中场进攻球员插对方防守球员身后的空当,只要有前插就一定会把球往对方防守球员身后打,不论是通过短传还是长传。
“插身后,打身后”的代表作
同样的还有一起进入决赛的英格兰——哈利凯恩回撤接球传球,斯特林往对方边后卫的身后空当去跑位。最终目的都是要努力制造出进攻球员与防守球员一打一或者二打二的场景。
正如英格兰在决赛中的进球,真正的核心传球应该是哈利凯恩在中场向右路的大范围转移。
四强中最大的黑马丹麦队其实战术也类似,在球队阵容中意外缺失了绝对核心埃里克森之后,丹麦的打法也变得更加简洁快速:
前锋能跑出空当就直接传;跑不出来就往边路传,再通过边路传中来在门前形成混乱力争取得进球。
这是这届欧洲杯带给我们的第二个战术启示。
第三个启示,请允许我改编一句著名解说员韩乔生老师的名言:“忽如一夜春风来,欧洲杯流行三中卫”。
在这届大赛上,三中卫大行其道。
在此,笔者想说明一点,受国内某知名网络足球带货直播解说员的误导,很多人都认为和是一个阵型,只是两个边翼卫到底是顶上去还是落回来的区别,其实则不然,这两个阵型完全是不一样的。简单来说,阵型中的两个翼卫更多是协防后腰,组成在中卫身前的第一道防守线,而的两个边后卫是保护防守宽度,保证在边中卫内收之后,罚球区的远端还有人来控制这个区域。
三中卫们
如果让笔者来分析,这届欧洲杯更多球队改打三中卫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疫情影响,更多国家队的训练并不系统,主教练没有机会打造一条固定的后防线,而在这个背景之下,场上多放一个中后卫既可以增加防守球员之间的呼应和协防对方可能的超巨球员以及进攻核心,同时也可以相比四后卫多解放出一个球员来参与进攻,对于那些志在争取小组赛出线名额的球队来说,也不失为一个增强进攻抢分的途径。
事实证明,除了南大门以外,基本上所有打三中卫的球队都取得了不错的结果,包括欧洲杯的冠军意大利。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了,意大利不是打的吗,其实很多熟悉意大利足球哲学的球迷朋友一定会第一时间想到一个意大利足球独有的战术理念——2.5中卫。
在这次进攻中,左后卫斯皮纳佐拉就占据了左边锋的位置,原本的左边锋因西涅则是内切去因莫比莱形成双中锋。
具体来说,意大利在防守落位的时候的确是,但是进攻的时候就变成了:无论左边路上的是“伟左”斯皮纳佐拉还是埃莫森,在进攻中他都是占据左边锋的位置,负责左路外线的持球以及传中,而原本打左边锋的因西涅就会内收,发挥他带球突破以及右脚弧线球转后点的能力,去和因莫比莱形成一个有层次的双中锋。
在进攻中,右后卫迪洛伦佐极少前插,右路的进攻更多交给小基耶萨或者贝拉尔迪自己完成。
而这时,意大利的右边后卫迪洛伦佐的站位就更有讲究了,一般他不会选择过度的前插,而是与“玄冥二老”一起形成一个更稳固的三中卫防守体系。
总结一下:球队团结,打整体足球、中锋的作用从得分变成做球、进攻变得更加简洁、打三中卫。
这样看来,似乎引导这一次足球技战术改革的是一个叫做陈洋的中国人。
这不正是这赛季长春亚泰的主要打法嘛。
笔者开个玩笑,但是随着欧洲杯的进行,笔者的确越来越理解陈洋的某些原来看似xjbt的技战术理念了。
既然说到这了,那不得不提一句即将复赛的中超联赛了。
由于疫情防控等种种不可控的因素,导致今年的中超注定变成了鸡肋比赛,28天踢10场比赛,年1月3日才能结束中超这些违反足球规律的事情其实也没什么可以抨击的。因为毕竟这是在一个特殊时期的特殊比赛模式。
至于有很多球迷提出的“十二强赛时期联赛不带国脚继续进行”的提议,也有足记爆料,足协和中超公司也提出了这一项议案,但是各俱乐部没选择这种比赛模式。既然这是各个俱乐部否定的,那足协也就没必要背这个锅了。
同时,笔者更需要表明的一个观点是,虽然说职业联赛很重要,在欧美完备的职业运动体系中,国家队与职业联赛的正常进行都是互不干扰的,但毕竟我们国情不一样,又有哪个球迷会说,国家队打不打进世界杯决赛圈并不重要,我只想看联赛呢?更何况,这次由于十二强赛导致的联赛中断与20年前为了世界杯让路而足协主动取消升降级中断联赛不一样,这次是因为我们国内的防疫政策要求,入境要有14+7的隔离,这是我们作为中国公民而必须遵守的,为了自己好,更为了国家好。
写到这其实这篇文章就快结束了,但笔者突然想到一两个月前自己冲冠一怒退出某个球迷群聊的事情,就想多唠叨两句:
事情的起因是有一位oldschool的足球迷说自己十多年不看中国队的比赛了,因为各种各样的捕风捉影的说法,什么不跑动啦,什么一块腹肌啦,什么“白斩鸡”啦,什么国足都是假球啦,什么陈戌源就偏向上港毁了中国足球啦,基本上您身边那些“资深”喷子球迷能说出的所谓的“理由”都让这位“大爷(yé)”说了个遍,最后,又不出所料的回忆过去,说出了高钟勋那句世纪名言“中国足球没戏了”。
其实,这一套都是基本操作,这种人也见得多了。但是笔者生气是在于,当笔者习惯性的用数据打脸,指出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的平均体脂率低于10%,个别球员更是能接近8%的时候,这位“大爷(yé)”更是自以为幽默的说“医院做的体检,估计交完钱就自己随便填数了”,这就让笔者出离愤怒了。
是的,中国足球在过去这些年无数次让球迷失望,也的确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笔者想说,中国足球能有今天,从业者有很大问题,这些所谓的球迷就没毛病吗?从业者和行业管理者这些年在不断进行修正,但是这些所谓的球迷却永远戴着有色眼镜,不,应该说是戴着墨镜拄着盲人拐杖来看中国足球。那这个行业还能有好吗?经常用女足来拉踩男足,但是你们一年又看过几场女足比赛?现在女足踢的真的好吗?是的,女足经常能冲进世界杯奥运会,但是别忘了,在亚洲范围内,真正进行女足运动且有一定竞争力的地区只有东北亚的四个国家和泰国,阿拉伯世界的女足运动是基本没有发展的,这些问题有人思考过吗?
说回陈戌源,诚然,他上任以后的种种政策引发了巨大争议,但是请问有哪一条是一丁点都不对的?关于减薪的问题笔者在以前的文章中说过,就不在这重复了(点击阅读:请回答:中国足球会好吗(1))。他参加白岩松的专访都是空话?以前有哪一任足协主席敢于接受完全直播的专访谈足球政策吗?
我相信各位可能也看到了陈戌源在国足冲进十二强赛之后在更衣室又蹦又跳的视频,试想,如果他真的只是一个官员,不是球迷的话,会有这样的真情流露吗?一个真正的球迷来领导足球发展,不管怎么样也会比一个血外行强吧?
写着写着又刹不住车了,笔者只是希望这些无知且无耻的“伪球迷”们能够远离中国足球,还这项运动在国内一个更良好的发展环境。
写到最后,笔者才想出来这篇文章的标题应该叫什么——《西征梦》。过去一个月,无数的中国球迷把生物钟调成了和伦敦、罗马一样,无论您的主队最后成绩如何,这为期一个月的随队西征结束了;但是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又将共同跟随我们的主队开启一段全新的西征之旅,只是这次的目的地变成了卡塔尔。希望在明年十二强赛全部打完之后笔者的《西征梦》能够把“梦”字去掉,我们一起西征卡塔尔,为我们的主队加油助威。
Caballeros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