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多哈 >> 多哈习俗 >> 这位广东才子,不止谱曲了七子之歌
“后来当我创作《七子之歌》时,脑海中响起的‘呱嗒板’呱嗒、呱嗒的声音,还有在澳门‘大三巴’牌坊前听到的钟声,都成为了我创作旋律时想象的素材和灵感。”
时间流淌二十年,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广州交响乐团委约广东籍著名作曲家李海鹰创作了一部大型作品——交响幻想曲《中国》(为管弦乐队而作)。
这样一部气势恢宏的交响幻想曲是如何诞生的呢?作曲家为何选择这个标题和体裁来进行创作?这部交响幻想曲有何特点?带着这一系列问题,跟随贝贝一起了解交响幻想曲《中国》创作背后的故事!
《中国》创作背后的故事
Q:您为什么会选择“交响幻想曲《中国》(为管弦乐队而作)”这个标题和体裁进行创作呢?
这要追溯到两年前。年,广州交响乐团总监余隆先生邀请我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创作一部交响乐,他建议我围绕年成立前后的故事来创作。年7月之前,一共有八个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先后诞生在北京、上海、武昌、日本东京、长沙、济南、广州和法国巴黎。我以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开篇,每一个地方发生的故事作为一个乐章,全曲一共九个乐章,表现了共产主义的精神在欧亚大陆各处绽放。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中国先后经历了李鸿章“洋务运动”、康有为“百日维新”、孙中山“推翻帝制”和袁世凯“复辟帝制”等事件。在各种历史变革纷纷宣告失败,祖国命运苦难深重之际,一群满怀理想和激情的年轻人从各地聚集到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的终章就是表现这群年轻人以及亿万后来者,从此开始历经百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如雄浑壮丽的交响史诗一般响彻大地震动苍穹!从播下革命火种的小小红船,到领航复兴伟业的巍巍巨轮,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选择年作为切入口,也是为了提醒我们不要忘记革命先辈创立中国共产党的初心。Q:《中国》的音乐有什么特点?
回望这段历史,在各地发起共产主义小组的人之中,除了年纪较大的陈独秀、何叔衡是“七零后”以外,大部分都是一百年前的“八零后”(董必武、李大钊等)、“九零后”(毛泽东、周恩来、施存统等)和“零零后”(邓恩铭等)。这些觉醒的年轻人在中国共产党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时候,都是二十岁到三十岁之间,所以《中国》这部作品的音乐面貌充满青春与理想的昂扬之气,并不是大家印象里充满沉重的感觉。我确定故事脉络之后,便开始选取每个地方的音乐元素。比如《国际歌》主题、日本东京的摇摆华尔兹、中国北京的京剧旋律、长沙的湖南花鼓戏、广东音乐等,让观众一听到就有画面感,仿佛能看到彼时当地的风土人情。比较特别的是,第四乐章《东瀛密巷》的“摇摆华尔兹”不是常规的圆舞曲节奏,而是从世界音乐取得的灵感,融合了爵士风格。Q:为了创作这部作品,您参考了哪些历史资料?
我主要阅读两本书,金一南少将写的《苦难辉煌》及《为什么是中国》。前者是一部在国际大背景下解读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史的巨著,后者深刻解读了新中国历史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力量,讲述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的中国故事。我写的曲目介绍中,开头第一句话是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在通读书籍的过程中,我被这群满怀理想和激情年轻人的高瞻远瞩和不凡魄力深深感动,音符便随着思绪缓缓流淌出来。Q:您曾经为许多历史题材创作过交响作品,这次的创作过程中有什么故事想跟大家分享吗?
每次写作品,最难的是突破自己,创作出跟以前不一样的作品。我在写《中国》的时候,从世界音乐等元素寻找灵感,运用了复合节奏,这在过去以历史为题材的作品里是很少见的,比如《红旗颂》就是很标准的音乐语汇。《中国》的节奏型使用得比以前更多,比如第一乐章用了复合节奏,把四三拍子和八六拍子放在一起,在传统的古典音乐里是很少见的,显得更有动感。在这部作品里,理想、激情、青春、革命,与历史故事融为一体。这个过程其实也是一次“自我革命”,推翻过去,创立一个对我而言新的交响语言。作曲李海鹰
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副主席
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
中国电影音乐学会副会长
中国音协录音艺术与唱片学会副会长
中国音协流行音乐学会副会长
粤港澳大湾区音乐艺术联盟主席
主要作品歌曲:《七子之歌》《弯弯的月亮》《我不想说》《走四方》《过河》《爱如空气》《我的爱对你说》《梦江南》《少年英雄小哪吒》。
影视音乐:《亮剑》《外来妹》《幸福像花儿一样》《鬼子来了》《黑冰》《背叛》。
音乐剧:《未来组合》《寒号鸟》。
交响乐:《大型交响史诗——我们的孙中山》《清唱剧——六祖颂》《交响序曲——亮剑》《鹰交响——李海鹰流行交响乐》系列作品。*上下滑动可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zhilingl.com/dhxs/23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