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哈

一份非典型的部队经历回望

发布时间:2021/7/19 14:02:49   点击数:
吡美莫司乳膏价格贵不贵 http://m.39.net/pf/a_4345616.html
执笔?复转圈闲言碎语

这是我独特军旅经历,分享给大家。

我的父母都是大学老师。大概是因为父母的某种溺爱,我的家庭教育非常与众不同,从来不补课、从来没有因为成绩好坏而有相应的奖惩。尤其是我几乎从来不做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自己给出的理由是“没意义”,老师为此也家访过几次。但父母一直坚持尊重我自身的想法,在与我充分交流之后选择支持我此种行为,老师见家长也如此“漠不关心”也就不再管我这件事了。所幸我从小成绩一直不坏,在老师们中的口碑还算过得去。

就这样,我一直浑浑噩噩地混到高中,在高考的前夕,我与父母有了一场关于个人未来职业生涯选择的交流。我自己的意见是坚持从小就向往的军事职业,而父母则罕见地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按照我的性格特点更适合走学术研究道路,虽然他们也不了解军事职业但本能地认为这一职业不适合我这个人的方方面面。父母双方各自的大家庭中并没有人有部队工作的经历,连当过义务兵的也没有,成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我了解军事职业的渠道也就自然只剩下媒体这一条途径。(内容可想而知……)

不知何故,我对军事职业的向往来自于类似天生的一种好感。可能是因为学理工科的缘故吧,对军事武器装备和军事科技抱有浓厚的兴趣,我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军事领域的方方面面,包括武器装备、军队编制体制、战争历史、各军兵种战术、国家军事战略等等。现在回想起来讽刺的是:我几乎什么都研究过了,却没有研究过身在军事职业和战争漩涡中的个体命运,直到后来,我用自己的命运给自己补上了这一课。

在与父母的简单交流之后,我与依然坚定自己的选择,而且他们也没有再表示强烈的反对,而是一种没有太多语言的模糊的态度。

在高考前夕,父亲向我看似轻松写意地闲聊说到,“你的物理和数学成绩一直很好,英语特长优势也很突出,上海交大有很多与国外大学联合培养的本科生项目对你未来的职业发展很有帮助。”

从高考前的数次诊断考试成绩来看,高中班主任给我父母关于我择校问题的建议就是上海交大。

但我不知道,父亲为何会在考前的关键时刻再次提及这些。

现在回首,方知父母的良苦用心以及我的年少无知。从父亲的轻描淡写中我感觉到了一丝丝隐忧,我当时担心的是父母可能会左右我的志愿填报。

因此,我干出了一件也许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选择了自己平时最有优势的科目进行故意降分,也就是数学、英语和理综里的物理。但由于操作力度把握得不太好,英语降分数过了头,直接到了不及格的边缘。也是后来,我才从其他高中同学口中得知,我的英语成绩创造了近年的校史最低纪录,直接导致我的英语老师当年奖金减半…..唉,一路走来,为了自己的执念误伤了很多人。

最后的高考成绩自然距离上海交大差了一大截,不过却“幸运地”满足一所军校的指挥专业分数线。如此一来,谁也阻挡不了我去到军校开始军事职业生涯的道路。

01

过完暑假后,我正式报道,开启军旅生涯。迎接我们新生的第一件事便是新学员强化训练,体能训练等科目。对我来说,这些都很轻松。

从初中起,我就是校篮球队的成员,在新训期间第一次考核单双杠项目,我还曾以21个单杠引体向上和48个双杠臂屈伸出了一回风头,不过没多久就因为队列训练中的“冒泡”、走神等问题成为了负面典型。

然而,在这期间,我产生了困惑。

在一个周日的晚上,在各类各级毫无意义的大小会议结束后,大四的教练班长坐在宿舍床上而我们坐在小马扎上闲聊。说着说着大家就聊到了坦克和履带式突击炮之间区别的问题,讨论热烈(其实没几个人真的懂,所持有的观点基本来自游戏和国产电影电视剧)。由于争论存在分歧,室友们便去寻求教练班长的“权威回答”,我也在一旁围观,很期待班长这样的老学员能给出专业的解答。

然而,令我惊讶的是,班长一直盯着自己的手机和常换常新的”小女朋友“聊天,面对问题随便敷衍了一句,“瞎琢磨那些破事儿干啥?有功夫研究研究新闻稿怎么写才是正经儿事。”

我插话道:“坦克和履带式突击炮是装甲车辆在机动、防护、火力三个维度上依据战争实践和理论指导进行取舍,并逐渐固定下来的两类装甲车辆。美军斯特瑞克战斗旅依托相同车辆平台,搭配不同火力,试图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完成作战任务的组建思路就是这一武器装备研发逻辑和军队编制体制改革相融合的最新尝试。”

短暂的沉默后,班长瞟了我一眼,丢下一句,“你小子懂得还挺多哈”,然后继续与“小女朋友”聊骚。而原本还热烈讨论军事问题的其他人,也就各自回头聊起来军事题材的游戏。

那一刻,我隐隐地觉得有些不对劲。怀疑就像一颗摸进心田的种子,迟早会长成参天大树。多年之后我开始叩问自己:“即军事职业是否适合我,我是谁?我为什么会在这里?我周围的人究竟处在什么样的状态?”

新训结束,我在军校生活也开始步入“正轨”。在银幕上,军校学员上课的姿态或许是一副坐姿挺拔、昂扬向上的模样。而我实际看到的的却是昏昏沉沉、充满倦怠的课堂。学生很少会和老师积极沟通。教员知道讲啥不重要反正也没人听,学员也知道学啥不重要反正也不需要。

到了大三大四之后,不少同学周一到周五用手机打游戏,周六周日用电脑打游戏。去图书馆学习的次数甚至出公差的次数多。毕业分配打分制施行之后,学习则异化成了完全功利的目标。令人诧异的是,军事类的课程反而是最无关紧要的,一方面教材严重落后,另一方面教员水平着实堪忧;日常行走的人中,决定牛逼程度的不是军衔,而是称呼,具体从高到低就是(有着神秘背景的家属)-机关干部-队干部-军职教员~校内单位的士官和义务兵-综合服务区内各类店铺的老板、老板娘-文职教员-狗-学员。

02

最迷茫的一段时间里,阅读《复活》、《厚黑学》、《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聊斋志异》、《日瓦戈医生》等等文学作品成为了我的精神生活的主要部分。我对诸如“为官之道”、“摄影、新闻稿写作、文艺活动策划实乃军官职业核心能力”之类的业余团队和极权体制中的特殊产物十分抵触。在我看来,这种庸俗之物实在是可悲、可叹、可笑、可耻,不配为当代大学生之生活追求。

到了本科毕业的时刻,我最初的怀疑的小苗终于成长为大树。我开始系统性地质疑和批判我所处的状态以及军事职业的状态。仔细想来,我这种怀疑的能力储备与在军校前的人生,它来自我的父母给予的无条件的爱和物质帮助,以及我深爱着的女友对我的无限支持。正是他们给予的坚强的心灵后盾,我才能够在艰苦的环境中孕育出勇气、理想和追求,才敢于在庸俗的环境中坚持自我,勇往直前。那时我已经认清一件事:即军事职业的成功与否与个人能力,尤其是军事方面的专业能力无关,而要么与祖传的”家业“,要么就是纯粹的运气紧密相关。

我曾经还和女友开玩笑,“万一我哪天运气爆棚,你说不定就是某长夫人了!“。她正色道:”你要真那样了,说明你已经成为你现在最不屑的那一类人,我们也会早就在此之前分手的。“这也让我想起一个笑话,老婆骂小公务员老公没出息,当不了大官。老公回怼到,现在当不了大官晚上还是陪你睡,老子要是当上了大官睡的一定不会是你………

03

大家可能有人会意识到一个细节,我自始至终没有称呼我军校的同学为同学,也没有丝毫表露出那所军校是我的母校一般的感情。

相反,我更愿意称呼当年曾一起生活过的人为“同路人”,本科的经历令我难以释怀,仿佛一张白纸上被莫名地我不喜欢的颜色。

曾经同样意气风发的青年人,绝大部分在一段时间后就被“驯化”成为职业官僚,极少有人拒绝被同化。专业素养极度缺失,人浮于事,太多的人忙忙碌碌却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在部队的最后几个月中,我将自己学生时代了解的军事知识结合这几年的部队经历,得出了最后一点自己在军事领域的理论假说——《军队战斗力构成与评判》。

具体而言,我认为军队战斗力由三个同时相互连接、影响的要素构成——战争实践、编制体制、军事科技与理论,这三个要素彼此地位均等,任何一次军事改革都必然是从三要素中的某一个出发或受其刺激而最终发展扩大至全部三个要素中的方方面面。

反之,如果这三个要素中仍然存在着未经改革的部分,则此军事改革不能算作一次完整的改革,遑论成功。另一内容,军队战斗力水平的评判主要考察军官和士兵的素质,(具体素质包含的内容不在此展开)即军官的素质决定战斗力上限,士兵素质决定下限;军官和士兵素质差距越小的军队战斗力表现越稳定(详见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解放军);军官的素质主要由军队的军事职业教育决定,而士兵的素质主要由国民教育水平决定(详见发达国家和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

多年之后,我时常会回想起一个小小的片段。那年,在因需要进入军校办理退伍手续而在门口登记时,负责登记的一个义务兵听完我说的需要进入校区的理由后,摆出了一副看待智障的嘲笑面孔,并调侃地问到,”咋啦?堂堂的军官都不想当啊?换作是我,打死我我也不退。”……..不知今日这位当年的义务兵有没有实现他当军官的伟大理想,祝愿这样的人才在未来更多地活跃在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线上。

经过这些思考和数年的实践,我已经在思想上明确了更加适合自己未来的道路(虽然父母多年前其实就已经告诉我了),再结合自我学习积累起来的知识和学习能力,我的生命最终走出了人生三峡,奔流向东,海阔天空。

04

幸运的是,我的家乡城市有一所国内顶尖的口腔医学院,相恋多年的女友目前正在该校攻读博士学位,而我也在同一座城市的一所老牌财经类大学攻读金融专业硕士学位(依据这两个信息,估计已经有人可以猜出我目前生活的城市了)。这样一来同时满足了我和女友告别异地恋和我想要多花时间陪伴在临近退休的父母身边的意愿。

最后,基于大部分虽然身在部队但有想法、有行动想要离开的人们和我是真正的“同类人”而不是曾经的“同路人”的假设,我分享一点出坑后的人生规划。

首先,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就是向着目前的发达国家的现状去的,这一点不会因为实行何种体制而有区别,因为社会经济状态只取决于财富总量和分配情况。在这样的历史节点,我们的职业目标应该首选专业技术类,比如医生、律师、工程师以及各行业具备极强专业性的职业和职位。而专业技术职业对门槛学历、教育背景、执业资格(证书)有着硬性要求,因此我们出坑后第一选择尽量是提升学历,具体而言就是考研。考研就涉及到专业选择,我们假设自己的数学和英语能力很强,那其实选择的专业范围是十分大的。目前考研中跨考生(鉴于军校专业的特殊性,出坑后大家基本都会跨专业)比较集中的是计算机、应用统计、金融专业,当然这三个专业的分数线也是连年高升。

我个人选择金融是基于如下的思考:

首先,我的数学和英语能力哪怕在部队期间也一直自觉保持住了一定水平,因此我不存在需要避开考数学和对英语要求高的专业的问题;

其次,基于人类科技发展史,我认为当一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核心科技已经开始在其他传统专业领域中融合到该核心技术成为与传统专业能力在该传统专业中同等重要的地位时,这项核心科技的套利过程也基本接近尾声,而每一项技术革命的红利时代的终结前夜也同时是该项技术入门条件最后、最高的狂欢。与此不同的是,有一些专业领域虽然没有自己为主题的时代,但却是贯穿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的核心线索。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把探讨社会权力的归属问题作为政治学的根本问题,而社会资源的分配权是社会权力这个集合中的一个重要真子集。我认为掌握社会资源分配权是社会统治阶级的充分必要条件,甚者在某些特定历史条件下(比如大萧条),二者是等价定义。也正如《权力的游戏》作者马丁老爷子在其作品中所隐喻的,国王的名字和血统千变万化,而真正掌握这场权力游戏的幕后力量是极力让人们认为自己”无心政治,只爱金钱“的铁金库。

当然,并不是说,过去时代的核心技术就在新的时代中一无是处。从人类发展来看,工业时代是建立在农业时代基础之上的(美国的实力首先是基于其在工业和农业上的全球领先地位),而计算机或者说信息技术时代是建立在工业时代基础上的。(同理,军队也是从驮马化、摩托化、机械化、信息化这一过程层层累积前进,所以我们谈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是要认真探讨我们是否真的实现了机械化。)因此,但我在了解过计算机技术在各行业中融合发展的程度之后,决定选择金融专业。

但此时的金融专业与前计算机热的金融专业已经有重要变化,即强调真正具备数学思维并灵活使用计算机能力解决金融问题的能力成为了金融领域的核心能力。俗称”重振财经荣光,计算机义不容辞!“而计算机的红利时代临近高潮和结尾也同时意味着单纯的计算机技术的研发效率已经不足以成为各行业中最高效率的代表。类似的历史就是,微积分理论的完整建立(以勒贝格、魏尔斯特拉斯等人的工作完成为标志)迅速地让数学研究的进入了绵延至今的低谷期,而理论物理学借助最新的强力数学工具(彷佛今日各行业借助计算机的强力工具)在此后经历了爆炸式发展,一直持续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建立,接着又是长达百年的低谷,当然理论物理学的发展又以条件的形式刺激其他学科发展。我们也可以将整个人类科技发展史看作是一个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过程,显然,前浪的高潮来临之际,预示着紧接着的低谷。

另一方面,表面上看,我们的世界是由政治组织藉由暴力手段为保底措施来维持的,但实际上真正贯穿历史发展的核心线索,或者说要素,是资本。《权游》中的铁金库不掌握自己的军队(暴力手段),不是因为不能掌握,而是不需要。因为手中握有资本,大量的资本,也即间接等于掌握社会资源分配权,铁金库在面对欠钱不还或者不听话的国王时不需要与国王的军队作战,而是转而资助国王的政治对手。恰好,天下没有不存在对手的国王……..

写得很乱,大家凑合着看。

三亳笔

年6月

End

复转圈新媒体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有需要咨询问题,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zhilingl.com/dhxs/2194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