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哈

环贡嘎观花deg追逐ldqu

发布时间:2021/12/15 17:20:48   点击数:

点击上面蓝字免费订阅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

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哟

月亮∽弯∽弯∽,康定溜溜的城哟

李家溜溜的大姐,人才溜溜的好哟

张家溜溜的大哥,看上溜溜的她哟

提及这首耳熟能详的《康定情歌》,估计大家都会情不自禁地唱出来,只因其太脍炙人口。没错,我们正好就在这首歌的发源地——甘孜藏族自治州州府康定。

其实昨夜没睡好,意料中的高反还是如期而至。不是我一个人,听到同屋的何老师也在床上辗转反侧。

睡眠障碍是高反的典型表现,这是因为高海拔地区低氧低压,人躺下去头部容易缺血、缺氧,导致神经出现应激性亢奋状态。好在过了这一晚,我就适应了,后面几天海拔再升高亦无虞。

尽管有点晕乎,不过起床梳洗后,下楼吃过丰盛的早餐,我就又活泛起来。

马上就要开拔,趁着等人来齐的功夫,我赶紧到街上溜达一下。

还是第一次来这座有“康巴江南”之誉的高原城。康定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是川藏咽喉、茶马古道重镇、藏汉交汇地。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康巴藏区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信息中心和交通枢纽。

康定系汉语名,因郭达山以东为“康”,取康地安定之意,故名。藏语称康为“打折多”,意为打曲(雅拉河)、折曲(折多河)两河交汇处。旧史译作“打箭炉”,莫名觉得此名很好听,有一股豪气。

康定地处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市境内海拔最高点就是米的“天府第一峰”贡嘎山,最低点的大渡河仅米,落差巨大。

由于地貌气候复杂多样,康定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谓。康定东部为高山峡谷,属亚热带气候,这里物产富饶,田野整饬;西部为山原地貌,属高原型大陆气候,这里牛羊遍野,寺塔林立,一派藏区风情。

康定是一座包容、开放的城市,藏传佛教虽然影响强大,但天主教、基督教也在康区流传了多年,并且扎下了根。在折多河东岸,清真寺与天主教堂比邻而居,与它们隔河相望的则是藏传佛教寺庙安觉寺和基督教的福音堂。

不敢走远,小逛了一圈回来,滔桑招呼大家上车出发。

我们再次驶上著名的国道,很快就开始爬坡。到半山腰回望,康定城安卧在河谷之间,果真有“神定气闲”之韵。

走出没多久,路过一个休息区,滔桑就请兰师傅停车,带我们去看花。

从公路边一个缓坡爬上去,眼前一大片黄花铺陈。

这是在川西很常见的高原毛茛。据说在中国,高原毛茛多达39属约种。

高原毛茛喜水,一般生长在山坡或沟边沼泽湿地。

就算是平常的花卉,也要向阳而开,努力绽放自己的芳华。

滔桑说他记得这里有几种兰花的,只是找了好一会儿都没见到,不知是今年没开还是开过了。

虽然目标花卉没出现,但并不影响好心情。随便走走,就能与美丽的花儿迎面撞上。

这是“硬枝点地梅”,一朵朵玲珑精致的小花组成伞形花序,白色花瓣衬或粉红或粉黄的花蕊,很耐看。

这是“大花鸡肉参”。名字里有“鸡肉”有“参”,其实它跟它们都不搭界,而是紫葳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没鸡肉没人参,“大花”倒是真的,瞧这打眼的玫红色大花朵,在草丛中老远就能看到。

“鹿药”的名字很特别,这是百合科鹿药属植物。我觉得它优雅舒展的叶片很美,灰粉的圆锥花序倒是平淡无奇。

喜欢这款野蔷薇,可爱的小圆花,通透的胭脂粉,娇羞如二八少女。

复上车,继续前行。

依然在爬坡,弯弯山道上,车流量很大。路上见到不少骑行去西藏的驴友,甚至还有徒步到拉萨朝圣的“直播客”,推着小车边走边播。

又路过一个休息区,我们再次停车,到对面高高的山坡上观花。这里海拔估计已超米,往上攀爬让人呼吸急促。

与低海拔的森林植被相异,这里大多是低矮的灌丛和草甸。在这些植被掩映中,各种高山花卉闪烁光华。

西藏洼瓣花,为百合科洼瓣花属植物,植株高10-30厘米。

此花多生长于岩石缝隙间,枝叶俊逸,花色靓丽,很是欢脱。

圆叶筋骨草,唇形科筋骨草属植物,百度里的模式标本就采自四川康定,巧了,不就是我们脚下的土地嘛!

我自己种有多花筋骨草,其花葶是直立向上的,花朵也细碎,不如圆叶筋骨草花大色艳。

香青,菊科香青属多年生草本,全身长着茸茸白毛,像是覆上了一层轻霜。

香青的花瓣硬挺,有蜡质感。一位朋友曾经得到过一枝,她说放置在那里经年不变,做干花很棒。

垫状蝇子草,是石竹科、蝇子草属的多年生垫状草本植物,其模式标本同样采自四川康定。垫状植物的表面积大于体积,可以提供获取热量的效率和增大光合作用的面积,是趋避低温和极端环境的一种适应策略,真是聪明呢。

大叶碎米荠,十字花科碎米荠属植物。此花比我们在平原地区看到的碎米荠大多了,堪称“豪华版”。

火绒草,菊科火绒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型秀气,开着白色头状花序,是别致的高山花卉。

火绒草又叫雪绒花,是瑞士和奥地利的国花,象征着勇敢,因为野生的雪绒花生长在环境艰苦的高山上,常人难以得见,所以见过雪绒花的人都是英雄。这么说来,我们是不是也算呢?

小丛红景天,景天科红景天属多年生草本。

觉得小丛红景天婆娑散开的枝条很养眼,乳黄的花朵在蓝天里明媚。

这里也有几种报春,除了昨天见过的,还有两种是新品。

穗花报春,花葶高可达60厘米,花序呈短穗状,淡紫色的小花很精致。

还有一种很“奇葩”的报春花,令人大开眼界,那就是黑花报春。瞧这黑乎乎的花色,若非亲睹,真是难以置信。

报春花属中,花黑色的种类极少,为中国特有,弥足珍贵,据说近年传到国外,深受国际园艺学界重视,并已培育开发成商品。

在别处已过花期的雪层杜鹃,在这高山之上还在怒放。雪层杜鹃为小灌木,分枝多而稠密,花朵虽小巧,成片开也蔚为壮观。

又见到了川西绿绒蒿,这里一株,那里一丛,醉人的蓝紫色,老远就跳入眼眸。

有趣的是,不同的机器拍出来的川西绿绒蒿,颜色偏差很大。同一株,在手机与相机里呈现如此相异。

重新回到车上,我们向今天的第一个垭口进发。

经过若干回头曲线路,爬上川藏线重要的关卡——折多山垭口,海拔达米。很多游人在此停车打卡,跟白牦牛合影,或者继续往上,徒步至山顶。

折多山被誉为“康巴第一关”,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西面为高原隆起地带,有雅砻江,右为高山峡谷地带,有大渡河。大渡河流域在民族、文化形态等方面处于过渡地带,主要分布着有“嘉绒”之称的藏族支系。

“折多”在藏语中是弯曲的意思,写成汉语恰是“折多”二字,名副其实,颇为形象。自从二郎山隧道贯通,折多山便成了川藏线上的第一座具有挑战性的高山。

翻过折多山垭口,天空的蓝色更加深邃,衬得白云似乎更白。

对面山坡上,用藏汉英三种文字,书写着巨大的“康定情歌”。天高地阔,莫名有一种朴拙的浪漫。

一路下行,海拔变低,山水也柔软起来。绿草茵茵,牛羊徜徉。

接近新都桥,路边的藏式民居极有韵味,房屋大都采用石料建造,稳重笃实。赭墙红瓦,窗檐上用红、黑、白等色彩,描绘着象征人丁兴旺、五谷丰登的图案。

新都桥是令人神往的“摄影天堂”,尤其在秋天,杨树金黄灿灿镶嵌在碧蓝晴空里,色彩明丽,如诗如画。

已是午饭时分,滔桑说我们就在新都桥用餐。作为进出西藏的要津,南来北往的旅人,大多会在这里打尖,带动小镇也有繁华之相。

川藏线上,餐饮以川菜为主,这里亦不例外。美美地吃了一顿,就地休憩一番,再次登车开拔。

下午的行程基本是赶路,晚上要住到贡嘎雪山深处的藏寨里。

绕山转水,一路逶迤。时逢好风景,不免驻车流连。

过了沙德镇,再经过贡嘎山乡,半下午,到达一个小村落。滔桑说,下面的山路,我们的考斯特不好走,要在这里换车,改乘村里的小车进山。

果然就看到来接我们的藏族帅哥,带了简单的行李上了他们的小车,开始往贡嘎腹地去。

一开始还是柏油路,走了一阵,拐个弯,变成砂石路了。再往前,又开始爬山,路况更差,搓衣板的既视感,车过处尘土飞扬。

颠颠簸簸,昏昏欲睡,朦胧中感觉越升越高。不知过了多久,听见滔桑说:“子梅垭口到啦,大家下车活动活动”。

尽管穿着厚厚的抓绒衣,下车来被凛凛山风迎头一吹,还是打了个寒噤。这里海拔达米,是我们此次贡嘎观花途经的最高点。

放眼望去,周遭植被更加低矮匍匐,报春花、草玉梅、雪层杜鹃都还停留在春天里。钟花垂头菊擎着紫红色的花朵,笑对寒风。

子梅垭口是离贡嘎山主峰最近的一个观景台,可惜此刻大雾弥漫,仅仅数公里之遥的雪山,却娇羞地躲在云里雾里,不肯与我们相见。

不免遗憾。半个月后,滔桑再次路过子梅垭口,幸运地与雪山面对面,看他与雄奇壮美的贡嘎主峰同框,让我们羡慕有加。

翻过垭口,一路下行。前面上山是缓坡,这边下山却是异常陡峭,窄窄的路基外面就是深深的悬崖。滔桑笑:“幸好现在窗外是浓雾,视线不远,不然你们会害怕的哟。”数十个“之”字回头弯绕得人发晕,开车的藏族帅哥仍是一脸淡定,见惯不惊。

渐行天渐晚,暮霭中,只见对面高山腰缠莽莽过山云,峰顶则隐于云雾。

谁想到,那云雾之后,居然就是伟岸的贡嘎主峰。看滔桑后一趟来拍的照片,“蜀山之王”米的高大身躯挺立天地间,缥缈仙逸,宛如神迹。

天擦黑,我们终于抵达了贡嘎山深处的藏族村庄——子梅村。上中下三个各自只有三户人家的小村庄,深嵌在贡嘎山西坡森林密布的山谷里,有遗世独立的况味。我们今晚就在此住宿。

原来我们的帅哥司机就是客栈家的女婿,这里是三个村子里海拔最低的下子梅村,米左右,相较于刚刚翻越的子梅垭口米,竟然下切了0多米。

客栈一家人热情地迎接我们。这是一个围合的藏式院子,一边是主人楼,一边是客栈楼。

这里属于康巴藏族的一个分支——木雅藏族。据说木雅藏族的来历至今是谜,学术界普遍认为他们是古代党项羌人与本地土著先民融合繁衍的后裔。

木雅地区的建筑依然以石木结构为主,五彩描绘,个性鲜明,是甘孜州藏式建筑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高碉文化十分发育的地区之一。

把行李放到客栈房间里,稍事梳洗,我们一起到主人楼用晚餐。

一入夜,高海拔地区的特色凸显,气温滑得很快,估计只有十来度,寒气砭人。进入位于一楼的大堂屋,一股热浪扑来,顿觉温暖。

大堂屋集厨房、餐厅、会客功能为一体,是藏家人每天的活动中心。炉火熊熊的火塘旁,主人家的女儿正在麻利地为我们准备饭菜,香气四溢。

这家的男主人是贡布大哥,女主人是珠珠大姐。大姐性格爽朗,满脸笑意,她用好看的绣花兜布背着孙子,忙前忙后地招呼我们。

木雅妇女喜用红头绳编发辫盘头,珠珠大姐也是这样的装扮,红黑相间给人以明快之感,别有风韵。

我们帮着把饭菜端上桌,虽然就是土豆、豆腐、木耳、辣椒、青菜之类的常见蔬菜,但配上藏家腊肉爆炒,闻上去就喷香诱人。

大家围桌坐定,济济一堂,边吃边聊,一天的疲惫得到缓解。

贡布大哥一家也围着火塘用餐,三代同堂其乐融融。

饭毕,帮着收拾好桌子,大家又在此小坐,继续夜话。

滔桑说,年,他曾作为自然保护志愿者在子梅村常驻一年,参与贡嘎山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经历了很多难忘的事情,那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珍贵时光。当时他就住在贡布大哥家里,难怪对这里如此熟稔。

从那以后,子梅村成为滔桑魂牵梦萦的地方,十余年来,他不断地重返,这已是他第65次造访贡嘎山。

看到滔桑与大姐一家人亲热交谈,欢声笑语,忽然明白,他为何一次又一次回到同一个地方,因为,这里,亦是故乡。

(注:感谢滔桑及小伙伴们提供部分图片)

萌宠花鸟集,好看又有趣!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zhilingl.com/dhqh/2320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