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多哈 >> 多哈气候 >> 疫下西班牙旅行笔记丨防疫篇
十余年前念大学时读过林达的《西班牙旅行笔记》,便心心念要去西班牙看一看,尤其是到南部的安达卢西亚地区,一探书中所描绘欧洲大陆之阿拉伯风情。机缘巧合,心愿在今年夏天达成,却是在疫情之下,成为一段极特殊的旅程。
新冠病毒远未离去,此时用文字回顾旅程点滴,除了记录异域文化,也希望能给仍需在疫下出国的人士提供实用信息。图:在西班牙再读《西班牙旅行笔记》
“中风险”多哈机场
我7月中从中国香港出发,尽管已经完成两剂疫苗接种,但看着高位反复的海外疫情数字,特别是西班牙每日新增近万宗的病例,内心难免焦灼。
从香港到西班牙任何城市的直达航班均未恢复,必须转机,经过一番对比,我选择了乘卡塔尔航空,经多哈前往巴塞罗那。
做决定的主要参考,是香港特区政府对换乘机场国家的风险等级分类:其他几个主要枢纽机场,例如伊斯坦布尔、苏黎世、法兰克福等均位于高风险区国家,惟有卡塔尔的多哈机场属于中风险区,而各航司票价差别不大,没有冒更高风险的诱因。
出发是轻松的,获取疫苗接种及病毒检测报告的流程都很顺畅。久违的香港机场近乎无人,值机过程十多分钟,只是多了一道查看检测报告的手续。航班上,每个人大多能占用三个座位,空间充足。
然而,多哈机场却是另一番景象。
抵达多哈,走至接近转机处,远远便能望见黑压压等候安检的人群,人们沿着防护带一圈绕一圈,一个挨着一个站立等候,这是疫情之后,我在香港从未遭遇的拥挤,与疫前唯一的区别,是人人戴着口罩。
本以为安检完毕人群便四散,却不然。已是半夜,候机大厅仍旧熙熙攘攘,各种肤色的旅客成群结队,从四面八方来,又散落入各条通道,如潮水般涌动,一波接一波,时而从我身边擦过,甚至迎面而来。过去一年多习惯了社交距离,见此情景顿生惶恐,我小心翼翼地避免肢体触碰。
图2:7月中旬,繁忙的多哈机场
各国对旅客登机前的新冠病毒检测要求不一,如此多国际旅客此时密集地混杂在一处,共用餐厅、洗手间等设施,这“中风险”成色令人多了几分担忧。
我想着,上了飞机,人会少一些,结果一看,满载!前面坐着一对印度裔母女,女儿又抱着婴儿,三代人挤在两个经济舱位置的狭小空间。
去第三国团聚的家人
言谈间得知,抱婴女子的丈夫是卡塔尔航空机师,作为家属本可乘商务舱,然而带婴孩者不可享此福利(航空公司或许是怕打扰其他商务舱客人),况且航班也满载,并没有可以留给家属的商务舱,甚至没有一个多余的经济舱座位放置婴儿用品。
女儿说,多哈机场如此繁忙,因为那几天是穆斯林的一个重要节日,叫“Eidal-Adha”,中东地区的人们因此都在旅行。他们前往西班牙也是为了在都无须隔离的第三国,和长居肯尼亚的婴儿外公团聚——从肯尼亚直接入境卡塔尔是需要隔离0天的。
我猜想“Eidal-Adha”大抵和中国的春节或国庆黄金周差不多吧。后来上网搜索,发现中文名称并不令人陌生,称为“古尔邦节”,或曰“宰牲节”。
返程时再经多哈,果然没有了黄金周般的拥挤不堪。机场商店、餐厅里有三三两两的旅客,但和香港机场那近乎停摆的寂静相比,还是要繁忙不少。
西班牙女郎的扇子
和欧洲其他国家一样,西班牙按照出发地风险等级分类处理入境旅客。在7月,中国内地、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都被列作低风险区,来自这些地方的旅客不用出示任何检测或疫苗接种证明,也无须隔离便可入境。
唯一的要求,是出发前48小时内在指定官方网站填写健康申报表,以此获取一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zhilingl.com/dhqh/23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