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多哈 >> 多哈气候 >> 岁的现代奥运会,还能走多远
文
熊飞白
来源
熊飞白(ID:gh_bcf26b)
01奥运会太贵,已经快要无人申办
年,当中国获得年奥运主办权的时候,全中国陷入狂欢之中,仿佛历经了西天取经九九八十一难,才能获得主办奥运的无限荣光。也是,当年中国击败的对手多达九个,十个人争一碗饭,争到的自然有种莫名其妙的成功感。然而事情仅仅过了十年,当东京获得奥运举办权时,只需要击败伊斯坦布尔和马德里。即使包括不入围的巴库和多哈,也不过五个。但,东京好歹还要竞争一下,年夏季奥运会差点落得没人申办的地步,当只有巴黎、洛杉矶成为申办城市时,国际奥委会显得非常尴尬。一开始有心思的不止这两家,布达佩斯、波士顿、汉堡、罗马都曾有过想法。然而,仅限于“有想法”而已,有的合计过后,因为反对声音太大而作罢;有的把事情放到全民公投里,被过半的市民否决了,比如汉堡。最后,就只剩下巴黎和洛杉矶。夏季奥运会的竞选城市历年来呈不断下降趋势不过问题又出现了,有两家,的夏季奥运会连一家有想法的都没有,那咋办呢?奥委会想来想去,突然有了灵感,既然如此,不如大家商量一下,你们一家办一届吧。于是在巴黎,花落洛杉矶,好像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奥委会也总算放下一颗悬着的心。但这也只是暂时的,他们无法确定洛杉矶会不会临时退出,因为洛杉矶的反对声音也很大。冬季奥运会有着同样的尴尬,北京击败阿拉木图获得年冬奥会举办权时,也是只有一个竞争者,慕尼黑、斯德哥尔摩、奥斯陆等城市先后退出。年的冬奥会,同样只剩下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意大利的米兰,最后米兰胜出。整个举办过程中有5个城市,提早说不玩了。我家大门又打开,开怀容纳天地
为什么曾经令全世界国家趋之若鹜的奥运会,走到了今时今日这种地步?无他,都是一个钱字——如今的奥运会,规模越来越大,花钱越来越多。东京奥运的花费预计会达到亿美元,几乎是原来预算75亿的四倍。这不算最离谱的,年的索契冬奥会花了亿美元;里约奥运会让巴西亏损了亿美元。奥运会还为经济学贡献了一个新名词——蒙特利尔陷阱,是指因为承办奥运会(或类似的大型活动)给承办国带来的巨大经济压力,并且对未来产生长远的负面影响。这里说的是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加拿大预算28亿美元建造体育场馆,实际上多花了一倍,达到58亿美元;运营费用由原计划的6亿美元上涨到7.3亿美元。这让蒙特利尔公民承担了一个新税种——奥运税,这个税一交就是30年,直到年才还清了债务。可是,当蒙特利尔还清了债务时,他们那些已经老旧的体育馆又面临新问题:场馆顶棚需要更换,否则建筑就要作废。蒙特利尔奥运会对当地公民来说,代价太沉重
这个陷阱,后来又坑了希腊,年的雅典奥运会,被认为是让希腊财政崩溃,陷入债务危机的主要原因。雅典奥运会在安全费用方面的支出是年悉尼奥运会的近6倍,是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50倍。虽然希腊政府投入到奥运会的预算不断攀升,从23亿欧元增加到57亿欧元,仍无法填补日益失控的开支。最后,为了让奥运回家,希腊花费了亿美元,几乎是预算的3倍。奥运会支出与超支比例,红色为支出,蓝色为超过预算比例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替雅典算了一笔经济账。为了15天的灿烂,除去商业赞助、门票销售和其他商业活动获得的收入之外,希腊和其他欧盟国家的纳税人还必须承担3亿美元的奥运会组织费用,15亿美元的安全保卫工作费用,70亿美元的其他费用。这是一笔占希腊年GDP5%的巨款,导致他们在年的预算赤字高达6.1%,比欧盟规定的最高标准超出两倍还多。按最保守估计,希腊居民至少要为此承担10年以上的债务。而希腊的场馆和奥运村在喧嚣过后,变成了残破的无人问津的地方,它带来的巨大浪费,为这个经济上遭受重创的国家,造成了二次伤害。雅典荒废的奥运棒球球场,这个国家没啥人喜欢棒球
奥运会几乎可以肯定是赔本的买卖,所以很多时候是新兴经济体为了展现蓬勃上升的国力而举办的。年东京奥运,年汉城奥运,彼时日本和韩国都处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快车道上。到了21世纪,接过这杆火炬的是金砖国家,年的中国、年冬奥会的俄罗斯、年的里约。如果算上南非年举办的世界杯,金砖国家除了印度,都举办过大型比赛。这种模式的开创者,还是纳粹德国,他们举办的年柏林奥运会,正是为了展现德国从一战战败阴霾中重新崛起的丰功伟业。柏林奥运让小胡子着实露了一把脸,然后没多久他把世界带入了地狱
但新兴经济体总共就那么几个,折腾完就没别人了。奥运的支出如此攀升,特别像俄罗斯索契冬奥会,惊人的成本,让人们发现奥运已经成为了食之无味的鸡肋。随着高潮消退,奥运会举办权越来越无人问津,导致了连续几届奥运会,找个像样的申办者都难。奥委会对此也是急在心头,为了应付越来越多的批评,他们在年搞了个《奥林匹克议程》,保持可持续发展、提高公信力和吸引青少年三个方面。这个议程,每一方面都有所指,可持续发展针对的就是办奥运成本太高,能接村里大堂会的地主越来越少了。所以他们推出旨在简化申办流程、降低办奥成本、分担东道主压力的改革方针。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
但对于所有官僚机构来说,任何改革都是画一张美好的大饼,对付对付就完了。现在看所谓改革,纯粹就是扯淡。典型例子就是本次东京奥运会,因为疫情,日本一直希望将奥运再推迟一年,人们都打了疫苗,至少还可以卖卖门票,促进一下旅游,弥补一下亏本。但奥委会不但没有积极“分担东道主压力”,还以电视转播商的利益相要挟,不能推迟,否则要日本赔付巨款。日本最后只能硬着头皮,在疫情剧烈反弹,达到每天人确诊的情况下,投入了一场无人观看的奥运。血亏是肯定的了,东京奥运的惨况,必然会抑制未来仍想尝试15天高潮的国家和城市。但,贵还不是最要命的问题,真正问题在于,奥运会的初心已经越来越模糊,各国层出不穷的兴奋剂丑闻,国际奥委会机构性腐败,进一步打击着这场大堂会的公信力。02腐败、禁药,只剩下捞钱
年,名运动员聚集在雅典,参加一场和平与友谊的party。《纽约时报》在年报道说:“今天恢复的奥运会的开幕令人赏心悦目,令人印象深刻。”第一届奥运就有的举重比赛,甚至在火车站临时拉夫,看到火车上下来个块头比较大的人,就被忽悠到赛场举上一把。这时的奥运就像一个新生婴儿一般,展现着笨拙且可爱的面貌。只是,多年过去了,到了今天,数以百计的国家为奥运会设立了庞大的组织。世界各地的运动员都对奥林匹克梦想有着共同的愿景——一种童话般的理想主义,它也成为了民族主义的最佳缓冲。但奥运会又仿佛被时间卡住了,像一个漂浮在21世纪的19世纪建筑。这个系统与社会其他部分完全分开,成为了许许多多问题的来源,无论是腐败还是权力失衡,导致运动员虐待或侵犯人权。常识告诉我们,如果一个机构没有跟上整个文明进步,或者不受社会的监督,那么腐败丑闻就一定会发生——年盐湖城冬奥会,爆出了参观当地的奥委会委员,接受东道主贵重礼品、奖金,甚至为亲属办理美国绿卡的受贿丑闻。年BBC的《全景》栏目的记者假扮代理人,为伦敦申办年奥运会行贿国际奥委会官员的偷拍节目,行贿的对象是国际奥委会保加利亚籍委员伊万·斯拉夫科夫。年,国际田联主席,塞内加尔人拉米·迪亚克被爆出曾接受某体育营销公司的金钱贿赂。此君随后又涉嫌接受年、年奥运会举办权的贿赂。一直到年9月,这位声名狼藉的塞内加尔人终于被巴黎刑事法院宣判,因在俄罗斯兴奋剂事件中受贿,被判4年徒刑两年缓刑,罚款50万欧元。拉米·迪亚克年,欧洲奥委会主席、国际奥委会执委,爱尔兰人希基涉嫌利用职权将超过张里约奥运会门票倒卖到黑市上,从而牟利。年,国际奥委会委员、纳米比亚人弗兰基·弗雷德里克被指控受贿和洗钱罪名,他牵扯的案件是里约奥运会贿选丑闻。国际奥委会的腐败主要集中在对运动会主办权的贩卖,以及体育资源的贪污之中,这些问题严重损害了这个组织,极其下属协会的公信力。如今的国际体育组织,就如一座矗立在繁华闹市中雄伟的大厦,外表充满圣光环,内部已经长满了高度腐败的肿瘤。奥运催生的另一个毒瘤是兴奋剂,记忆中近几届奥运会、冬奥会,几乎没有一届奥运会实现兴奋剂清零的。本·约翰逊、马里安·琼斯、朴泰桓这些曾经叱咤一时的体育名将都掉进了这个坑里。本约翰逊在88年奥运夺金,事实证明他靠的是兴奋剂有的当时的奥运冠军,在经过多年后仍然被查出来。年8月24日,国际举重联合会宣布在对年北京奥运会运动员的样本复检中,有15名举重运动员药检结果呈阳性。最离谱的可能是俄罗斯,在索契冬奥会上,这个国家的奥委会进行了系统性的兴奋剂运用。为此,他们甚至建立了在兴奋剂检验中心中,暗渡陈仓,更换尿液的,有组织、有预谋的系统工程。丑闻一经揭露,世界哗然,国际奥委会不得不对此进行处罚,规定俄罗斯不得以国家名义参加东京奥运。但最可笑的是,以俄罗斯名义不行,就以俄罗斯奥委会(ROC)的名义参加,这种换汤不换药的障眼法,把处罚变成了掩耳盗铃的滑稽戏。东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俄罗斯奥委会代表队出场
如今,奥运会已经演变成一场奇异的世界盛会,运动员们竞争、赢得奖牌回家——然后等待几年,看复查的结果能不能让他们长期持有那面奖牌。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管理着由名成员组成的委员会。但这里大多数成员,通过政治和商业联系获得了他们的职位,其中还有11人是皇室成员。在其章程中,国际奥委会在所有奥林匹克事务中授予自己“最高权力”,但这些最高权力为这个组织带来的是最不负责任的行为。就如他们对东京奥运会的逼迫那样,奥委会最重视的是每一次奥运会的高额电视转播费,在东京,他们赚了大概27.3亿美元。但正是奥运会电视转播的收视率,进一步为这个大堂会敲响了丧钟,奥运会正无可奈何地失去吸引力。日本人游行反对东京奥运会
03一场行将落幕的帝国演讲
年伦敦奥运会吸引了万美国人观看;年里约奥运会这个数字缩小到万;而今年是万,比起年,跌幅达到36%,创造了33年来奥运会开幕式最低的收视率。除了收视习惯的改变因素之外,奥运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