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哈

中考连载中考历史周年大事汇总

发布时间:2021/5/6 0:38:00   点击数:

本期内容

编者按:陆续推出中考热点复习资料连载,涉及学科《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资料可供即将参加中考的九年级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资料整理不易,请各位多多支持和转发!

适合:教师、学生

一、《辛丑条约》

(年9月中国与西方11国)

(一)条约内容:

①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

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

③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④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二)危害:①巨额的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勒索;为支付赔款清政府加紧搜刮人民,使人民生活更加困难,社会经济更加凋敝。

②设立的“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是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③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④列强控制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下,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三)影响: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武昌起义的爆发(年)

武昌起义浮雕

时间:年10月10日。

参加力量: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文学社、共进会组织)

结果:占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各省纷纷响应,全国有十几个省区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三、年大事

1.实施新经济政策(年)

①背景:大规模国内战争基本结束,但苏俄经济和社会秩序却面临危机(农民暴动、水兵叛乱)。

②主要内容: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开放市场,允许自由贸易;实行租让制、租赁制等方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③作用:是以列宁为首的俄共(布)中央在新形势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使苏俄经济开始恢复;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打下了基础;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中国共产党“一大”

召开:.7.23在上海召开。

内容:

①规定党的任务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②确定党的中心任务:领导工人运动

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四、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始。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五、年大事

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2.年8月14日,罗斯福和丘吉尔发表了《大西洋宪章》。

3.年9月底,德军向莫斯科发动进攻,莫斯科战役开始。12月初,严冬来临,苏军在朱可夫将军指挥下大举反攻,德军后撤。宣告德军“闪电战”的破产。

4.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美军损失惨重。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了真正的世界规模。

5.年12月9日,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德、意宣战。

六、不结盟运动

⑴原因: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赢得民族独立的国家不愿介入美苏之间的斗争,而希望在两极化的国际格局中保持中立,采取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⑵创始人::南斯拉夫的铁托、印度的尼赫鲁、埃及的纳赛尔

⑶时间:年召开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

⑷内容:

①不结盟运动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国家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

②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和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③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⑸影响:①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②在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之外,出现了一支由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构成的国际政治力量;③有力地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

七、年

时间

事件

意义

年3月

美乒乓球队访华“乒乓外交”,

打开了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年7月

基辛格秘密访华

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

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

原因:①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②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逐渐破产

③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提高④是中国长期坚持和平外交的结果.

概况: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意义: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大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力量。

八、年

1.年11月,中国同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一起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2.年12月21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标志两极格局崩溃。

3.年12月,《欧洲联盟条约》签订,年“马约”生效,“欧盟”正式成立。

九、2001年

1.年在中国上海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⑴背景: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之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增大;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世界,世界离不开中国。

⑵过程:①年,参与签定《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是创始成员之一

②年正式提出加入关贸总协定申请;开始全面参与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

③年,“复关”谈判转为“入世”谈判

④年11月,多哈会议上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⑶意义:标志着中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①有利于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②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③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④有利于实施“走出去”战略,参加国际竞争和合作;⑤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分享多边贸易体制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挑战)对我国弱势产业带来压力和挑战。总体上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中共建党100周年

1.中国共产党“一大”

背景:①经济基础: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使工人阶级壮大;②实践基础:五四运动的实践(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使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途径;③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④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⑤共产国际的帮助。

召开:.7.23在上海召开。

内容:①规定党的任务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②确定党的中心任务:领导工人运动(年——年出现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

2.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概况:年,中共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即党的最低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

意义: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3.八七会议:(年国民革命失败后,在汉口召开)

批判和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武装起义)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4.中共七大:⑴时间:抗战胜利前夕,年4月,在延安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⑵内容:制定了当时党的任务;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大会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即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⑶意义:在中国革命面临新的重大转变的关键时刻,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既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表现,也是中国革命的必然。它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

5.中共八大的召开

⑴时间、背景: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⑵主要任务:集中力量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先进社会制度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即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⑶意义: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是一次成功的探索。

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年12月)

背景:文革结束,中国人民期待摆脱困境;“两个凡是”禁锢着人们的思想,邓小平支持全国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主题报告: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是中共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内容:①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②政治路线: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建设为中心)③组织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中共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④重大决策:改革开放

意义:①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伟大转折。②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③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国家的政治建设进入一个新时代。

7.年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既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又维护了毛泽东思想。

8.中共十四大召开

(1)时间: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

(2)内容:①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要求全党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③确定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3)意义: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9.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也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10.年9月,十五大召开,会议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并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等实现形式等问题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

相关资源来源网络

--END--

注重双学科教研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zhilingl.com/dhfj/2085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