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哈

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十八连载

发布时间:2021/9/14 9:14:49   点击数:
白癜风平安医院 http://m.39.net/disease/a_6175263.html

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总体战略定位

现代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十四五”时期,要结合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对现代物流业战略定位的认识,确立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思路,营造更加适宜的发展环境,推动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为国民经济健康有序运行提供保障。

#一、支撑国民经济有序运行的基础性产业

基础性产业是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关联密切,在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具有服务保障和支撑作用的产业。产业功能的基础性、服务的公共性、效益的社会性、运转的协同性、建设的长期性和投入的密集性等是基础性产业的重要特征。现代物流业连接生产和消费,具有天然的经济运行基础性特征,与所服务产业在运行上高度融合,为制造、商贸等其他产业运行提供必需的运输、仓储等服务,在支撑产业运行、国民经济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十四五”时期,随着我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产业组织方式面临深刻变革,对提供产业运行基础支撑的现代物流业提出了新的更高发展要求,既要在运输、仓储、供应链管理等服务方面降本增效,又要对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能力,为网络经济和规模经济发展提供基本网络支持。从经济整体发展方面看,要夯实现代物流业支持经济高效运行的基础,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组织创新提供基础保障;从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看,要为区域、城市产业布局能力、经济发展竞争力提升提供要素聚集、规模扩张支撑,为打造区域、城市经济增长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十四五”时期,要精准把握现代物流业基础定位与发展方向,统筹物流发展要素投入,建立符合基础产业定位的发展政策,更好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

7.16

#二、优化产业组织与提升产业价值的战略性产业

通过现代物流业加强相关产业在供应链层面的横向、纵向组织和要素集成,对改变我国产业布局分散、运行割裂、运转低效状况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形成以规模化和网络化为基本特征的产业组织新模式,加快产业组织的智能化、一体化融合发展,促进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总的来看,现代物流业优化产业组织和提升产业价值作用的发挥,既可以为自身转型升级奠定基础,又能为其他产业提高组织效率、扩大辐射范围、延伸服务价值创造条件,需进一步深化对其战略性作用的认识,确立其战略性产业地位。

(一)深化对现代物流业战略性作用的认识

现代物流业属于典型的派生性服务产业,但在服务生产和生活领域方面与传统物流业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对生产服务而言,现代物流业需求虽依然来自制造业、商贸业等实体产业对运输、配送等的服务需求,但对供应服务的要求更为强烈,而供应链具备将信息、交易、结算进行聚集整合的功能,可以产生巨大的附加价值,形成聚集型增量物流需求,对于相关产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如现代物流业与电商、跨境电商等有机结合,对传统实体店不是简单的替代和置换关系,便捷的服务和快捷的交易、物流配送,培育出全新的物流服务需求。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在有关文件中,已将现代物流业作为支持实体经济创新供给方式、发现国内市场需求、拓展市场空间的重要手段。对地方经济发展而言,现代物流业发展带有空间非均衡特征,不仅直接关系到区域产业运行的成本、效率和经济发展质量,还影响到区域、城市在经济发展全局中的发展能力与竞争,需统筹认识现代物流业战略性作用,系统谋划本地区现代物流业与相关产业整体提升战略路径。

(二)加快确立现代物流业战略性地位

发挥现代物流业战略性作用,需要在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现代物流业与相关产业融合联动发展两个层面发力。一方面,要加快现代物流业产业组织模式变革,重构高效、低成本的现代物流业生态。特别是要在运输、仓储两大物流服务核心环节,以及物流基础设施布局的基础保障环节,从战略高度加快运输资源整合,推动运输服务现代化,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提高仓储环节现代化水平加快智能化仓储发展;提高物流节点聚集和运行效率,加快干支配衔接和服务网络建设,实现现代物流业的战略性转型发展。另一方面,要提高现代物流业在重构制造、商贸等产业组织中的战略性地位。积极推动基于供应链的产业全链条运行模式创新,发挥现代物流业连着生产、消费的纽带作用,创新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融合发展模式,为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三)推动现代物流业创新发展深化对现代物流业战略性产业定位的认识,目的在于推动现代物流业及与之相关产业协同发展。一是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现代物流业与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国层面,要从物流服务角度,形成有效提高各相关产业发展质量的现代物流运作体系;地方层面,要精准把握地区经济发展特色,从增强本地经济发展竞争力、培育现代物流业区域增长极和产业增长点的角度,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物流与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政策体系。二是推进物流组织创新。利用供应链集成,形成物流空间、组织基础上的要素集聚和产业重构,打造物流组织中心和产业聚集发展中心,系统提高区域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水平。全国层面,要加快物流资源的区域协同与整合,打造要素高度集聚的关键物流组织枢组,加形成“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地方层面,要强化微观设施的功能、空间整合,加快相关要素规模聚集与运作,在运行层面融入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并有效推进区域产业组织的网化发展。三是强化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应用。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加强物流资源整合、组织集成和创新发展能力,为生产、贸易、金融、信息等多产业、多环节融合联动发展赋能,营造全新的产业发展场景,提高产业发展价值。

#三、引导产业布局和业态创新的先导性产业

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加速形成更为合理均衡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产业布局、发展模式面临提升重构变革,现代物流业服务效率和供应链能力正成为引致产业组合和重构的重要力量。“十四五”时期,要系统谋划布局,发挥现代物流业对产业布局和业态创新的先导性作用,引导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理顺现代物流业引导产业发展的路径现代物流业对产业布局、经济发展模式及产业组织方式创新的引导,本质是营造适宜产业发展的低成本、高效率物流环境,以及产业链、供应链高度集成的创新产业组织模式,提高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在网络化发展成为现代物流业重要趋势的背景下,要更多通过物流要素的空间聚集,依托物流枢纽和通道形成强大物流网络来实现。因此,发挥现代物流业引导性作用的路径就是物流要素集聚、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集成、物流网络构建。《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要求依托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建设,实现物流资源优化配置和物流活动系统化组织,在国家层面明确了物流要素空间发展格局和路径,各地要立足本地区实际加快推动国家物流枢纽落地,同时加强区域物流枢纽体系建设,并与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建设有效衔接。

(二)明确现代物流业引导经济布局的方向利用现代物流业布局发展的先导性,科学引导经济要素在国土空间上合理均衡布局,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首先明确引领布局方向。国家层面,要通过国家物流枢纽引导物流要素合理、规模聚集,构建对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现代物流网络,引导东中西部地区经济产业合理布局。区域层面,近年来,国家层面出台了ー系列区域发展战略,为引导区域要素整合与经济发展融合,提高各区域经济发展能力,要通过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打造辐射力强、成本优势明显、供应链服务功能完善的区域物流系统,使得物流业成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引领力量。

当前,我国强大国内市场建设加快,超大经济规模优势不断显现,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引领,“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发展格局正在形成,要在海运、陆运、航空物流枢建设以及国际供应链物流服务系统建设上加快步伐,统筹推进国际国内物流网络建设,为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三)创新现代物流业引导经济发展的模式加快枢纽经济发展。一方面,要发挥国家物流枢纽的要素聚集辐射功能作用,吸引物流要素规模聚集,形成巨大的物流要素流量,培育发展要素聚集型枢纽经济。另一方面,利用物流枢纽要素集聚效应,培育区域供应链服务功能,引导制造、商贸、信息等产业要素资源聚集,营造良好的产业链、产业集群发展环境,完善交易、结算、金融、信息、商务等服务场景和生态,形成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技术流交融汇聚的产业发展格局,培育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主导的产业集聚型枢纽经济。

推动通道经济发展。要密切物流纽之间的干线通道联系,打造基于通道沿线物流枢纽、中心城市等节点的产业布局发展与分工合作体系,促进区域间、区域内经济要素流动,加速形成物流服务协同、价值外溢效应,构建基于骨干物流通道、物流枢纽的经济产业走廊,大力发展通道经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zhilingl.com/dhdl/2258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