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哈

以战略高度推进现代物流体系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0/10/21 20:52:54   点击数:
白癜风的危害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30327/4147080.html
中国金属矿业经济研究院郑宏军

摘要: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加强现代化流通体系建设,是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夯基垒台的战略基础工程,同时将给央企带来重大战略机遇。

近日国家发改委会同13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发布的《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年物流业在促进实体经济降本增效、供应链协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作用显著增强。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和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做出重要论述,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方向指引和重大战略机遇。

一、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要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硬件和软件建设,发展流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完善流通领域制度规范和标准,培育壮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全社会物流总需求的主要来源。当前,我国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趋势不断增强,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物流已从附属服务转变为提高制造企业市场竞争力,降低成本挖掘利润空间的重要方面,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动融合发展格局正在形成。此次会议首次将物流行业提升到战略高度,提出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流通效率和生产效率同等重要,是提高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效率的重要方面。高效流通体系能够在更大范围把生产和消费联系起来,扩大交易范围,推动分工深化,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财富创造。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都离不开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

目前我国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还存在融合层次不够高、范围不够广、程度不够深等问题,与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总体要求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物流企业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不高,不能有效适应制造业发展需求;物流枢纽、物流园区与产业园区布局统筹不够,不能实现有机衔接和协同联动;制造业领域存量物流资源整合和开放程度不足,制造企业内部物流成本相对较高。特别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推动复工复产期间,供应链弹性不足、产业链协同不强、物流业制造业联动不够等问题凸显,直接影响到产业平稳运行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打造现代物流体系将为进一步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解决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起到关键作用。

二、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的工作重点及发力方向

在工作重点和发力方向上,中央财经委会议从宏观政策层面提出六大战略举措。一是要加快完善国内统一大市场,塑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强化竞争政策作用。二是要建设现代综合运输体系,以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完善的运输通道布局、强化高铁货运和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建设,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三是要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加强标准化建设和绿色发展。四是要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加快建设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五是要强化支付结算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多直达各流通环节经营主体的金融产品。六是要加快建立储备充足、反应迅速、抗冲击能力强的应急物流体系。

在此基础上,国家发改委提出统筹推动物流业降本增效提质和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物流业制造业协同联动和跨界融合,延伸产业链,稳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奠定坚实基础的发展目标。按照“紧扣关键环节、突出重点领域”的总体思路,针对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系统提出11方面发展任务。一方面,从企业主体、设施设备、业务流程、标准规范、信息资源等5个关键环节,对促进物流业制造业全方位融合提出明确要求,推动解决制约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主要障碍和“中梗阻”;另一方面,聚焦大宗商品物流、生产物流、消费物流、绿色物流、国际物流、应急物流等6个重点领域,明确了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主攻方向。

为推动相关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国务院成立了以发改委牵头的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从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创新金融支持方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强化组织协调保障等方面提出综合性保障措施,既积极推动降低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制度性成本以及投融资、土地等要素成本,又通过试点示范方式鼓励骨干企业先行先试,为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探索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从此前强调加强制造业与物流业间的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两业联动”政策基础上,更加突出“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深度融合”体现在物流业与制造业在供应链全链条上的战略合作、相互渗透、共同发展。“创新发展”体现在结合制造企业实际需求不断创新物流管理和服务模式,同时适应物流业创新发展趋势,反过来优化制造业生产流程,发展定制化生产等服务型制造新模式,进一步提高物流业、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增值水平。

三、以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为高质量发展强基固本

首先是提高站位、明确目标。此次中央财经委会议指出,当前我国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复杂严峻,很多问题必须从长远角度、战略高度来谋划和推动解决。加强现代化流通体系建设,是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夯基垒台的战略基础工程,对于央企来说则是强基固本的重大战略机遇。央企应对党中央战略意图领会到位、扣紧战略定位,在目标设定上,一方面要从长远角度打笨仗、打实杖,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日日用功、水到渠成,不为急功近利所干扰,为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从战略高度要将物流效率提升到与生产效率同等重要的战略高度加以认识,二者同为竞争力构成中无法割裂的一体两面。要将物流体系建设作为央企全局性战略加以考量和部署,将下属各业态物流体系建设纳入通盘筹划。推进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集成,全面促进实体企业降本增效、供应链协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其二是精心部署、狠抓落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央企应抓住这一重大政策机遇,对标对表党中央决策部署,由集团牵头、以物流公司为主体,研究制定整体推进工作方案,搭建统一指挥协调机制,建立与主责部委常态化工作联系,形成政策协同和工作合力。将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关结合,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解决事关长治久安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引导各二级单位结合经营实际,查找在物流环节的短板弱项,及时发现及时报告、研究解决落实中出现的新问题、新障碍。督促各二级单位计划工作任务、建立工作台账、定期查账对账、结账销账,在降本增效上做实功、求实效。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物流公司在推进中要提高站位、开拓创新,加快发展高品质、专业化定制物流,为制造企业量身定做供应链管理库存、线边物流、供应链一体化服务等物流解决方案,增强柔性制造、敏捷制造能力。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磨合机制,形成融合发展新机制、培育发展新动能。

三是是聚焦主业、融合创新。建立现代物流体系,在工作方向上,一定要聚焦做强做优主责主业,突出问题导向,针对整体物流体系分散、效率不高的问题,加强一体化体系建设;突出需求导向,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从冶金企业、工程项目需求出发,重新规划物流园布局及功能设计,以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为牵引,在物流园内引入和聚集加工配套企业集群。在工作重心上一定要在“新”字上做好、做足文章,发展流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加强标准化建设和绿色发展,完善流通领域制度规范和标准,以创新引领体系建设。在地域布局上一定要卡位交通枢纽、大宗商品重要集散地、港口码头,通过资本和股权参与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在获取长期股权收益的同时提升物流掌控能力。在实施路径上一定要坚持走融合发展之路,而绝不是要回到之前的“大而全、小而全”、自我发展、自我服务的传统物流模式,而是通过资本混合等改革手段,“走出去、引进来”,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形成“优势互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zhilingl.com/dhdl/1905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