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哈

肖晟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油画

发布时间:2020/11/9 2:09:29   点击数:

肖晟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油画系

—杭州—

艺术地图期

《迷城》

《谜城》系列绘画延续了自己对于建筑,城市以及机械等主题的探讨。城市是现代人们的重要生活空间。城在古代就含有“城墙”之意,本质上是一种围合的概念,它所圈定的范围区分出了内与外。城市的内在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城市的外在表现为其具体的形态。内在的关系与外在的形态不可分离。关于现代城市,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地加速,其边界也日益模糊起来。扩张中的城市不断将外围的乡村吞噬,使得有机生长的自然形态变得规整起来。内在的人的活动会改造外在的城市形态,反过来,外在的城市形态也会影响内在的人的生活。当我们处于城市之中时,看到的都是城市的局部细节;而当我们置于大桥之上或是位于山峰之巅时,城市与天相接的轮廓,城市与地相触的形状,无不提醒我们时刻都在受城市几何之规训。城市几何左右着我们的行动方向,其带来的偶然与必然始终都是谜一样的存在。

在社会历史的发展中,人们基于对更美好社会的向往之情而对城市产生过各种各样的设想,从柏拉图的《理想国》、莫尔(SirThomasMore)的《乌托邦》(Utopia,)、康帕内拉(Campanella)的《太阳之都》(Cityofthesun,)到19世纪社会主义的兴起都展现了这种愿望。如果语言文字能够激发我们的想象,那么艺术作品就可对这种想象进行有效的视觉呈现。我们的城市又将会走向何方?

《谜城》就是一次关于未来之城的视觉想象。通过对铝片的翻折与裁剪,以寻求各种造型,我用铝材建造了几座未来之城,在手与铝材的碰撞过程中也激发了自己的各种想象。伴随着这种想象,我开始对自己搭建的装置模型进行描绘,继续了自己的“黑上黑”木板画实验,也希望观者可以在《谜城》中体会到画作亦幻亦真的魅力。

展览现场

创作过程

9.09—.06,四川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综合艺术专业,获得艺术学学士学位。

.09—.06,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工作室多维表现绘画方向,获得艺术硕士专业学位。

.02.10—.05.09,参加学校对外交流项目,赴意大利罗马工作室学习。

工作经历

.05—.07,任教于杭州正达艺术园。

参展经历

,《夜》系列绘画参加四川美术学院届毕业展,四川美术学院虎溪公社,重庆。

,《生态水族馆》装置与系列绘画参加“奇园异考”展览,三尚当代艺术馆,杭州。

,《生态水族馆系列之三》参加“绘画流动双年展”,㎡美术馆-公元里馆,杭州。

,《建筑空间》绘画作品参加“建筑与艺术”展览,㎡美术馆-公元里馆,杭州。

,《生态水族馆》系列绘画作品参加“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博览会”,大艺网,广州。

,《幻城5》绘画作品参加“INTER-YOUTH”国际青年绘画展,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杭州。

,《幻城4》绘画作品参加“浪尖头—壹品艺术空间第三幕”,壹品艺术空间,杭州。

,《遥远的联想》No.3绘画作品参加“艺术·家书”“INTER-YOUTH”国际青年绘画展,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杭州。

,《谜城》系列绘画作品参加“寄言”中国美术学院届毕业展,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杭州。

发表论文

“黑上黑——木板画实验记”收录于青年文集《半透明·实验》,许江,杨参军,井士剑主编,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2

获奖经历

,《夜》系列绘画荣获届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创作优秀奖。

,《幻城4》在“浪尖头—壹品艺术空间第三幕”展览中荣获三等奖。

,《遥远的联想》No.3荣获“艺术·家书”“INTER-YOUTH”国际青年绘画展创作奖。

,《谜城》荣获届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创作金奖。

从南-肖晟

从南:勤奋对一个艺术家的重要性是什么

肖晟:毫无疑问,勤奋对每位艺术家都是重要的。古人就有“废纸三千”之说,就是强调练习的重要性。我相信通过不断地磨练技艺,不断地试错,慢慢会发现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当然,勤奋并不意味着在艺术耕地中一味地做苦工,更多的是伴随着劳作当中的各种体悟。对于一位艺术家而言,勤奋的真正意义似乎只是为那艺术创作中的灵光一闪而做出的积蓄。

从南:表达对一种事物或环境的记忆,情感起到了什么作用

肖晟:要想表达对一种事物或环境的记忆,首要条件便是艺术家对当时的景物有过情感投射,景与物至少在某一方面曾触动过艺术家的内心,使表象在心中留下痕迹。记忆是一种想象,当我们要再次对其进行视觉呈现时,表达的便是心像,所谓“因心造境”。情感会将记忆中的画面再次呼唤出来。

从南: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建筑是人类欲望主观的产物还是那是宇宙的客观存在

肖晟:建筑之于人类就像巢穴之于动物。从生物的“筑巢”行为角度来看,建筑也是人类内在的一种本能需求,有其客观存在的一方面。然而,对建筑的定义确是人类特有的文化概念。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建筑早已超越了原始阶段那种用于避风避雨,起保护作用的“窝”的意义,而具备了更多的功能,打上了更为强烈的文化烙印,是文明的一种体现,集中反映了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以及对自身社会的建构。在这个塑造过程中不乏权力机制的强力推动,以神谕或是王政亦或以人民的名义为社会制定秩序,建筑终究是人类欲望的产物。

从南:环境与生态的改变使我们对城市的发展的认识与我们心中客观美丽有着怎样的不同

肖晟:环境与生态确实是在不断地被改变的。过去绝大部分人口集中在农村而如今正在不断迁往城市,在城市化大潮下,生态环境也发生相应变化,城市形态不断扩张改变。城市是一个巨型机器并将其吸纳进来的各种组件秩序化,以符合城市几何之规训。在这里,我们日益看到的都是严格规划好的空间布局,甚至连花草植被的位置关系也是被预设好的。有机生长的自然景观日益被几何规整的城市景观所取代。我不清楚我们心中的客观美丽具体是指什么,但我意识到,城市人远离了山水与田园。那种“如画”般的自然之景总要在远离城市的名川大山之间或是幽静峡谷之中才能寻求得到,这便成了一种精神之旅,而非人景交融的生活常态。但是,从怀远的精神中跳回来,看看我们自己所创造的城市,有一种美会渐渐打动我们,那是一种来自秩序的美。

《幻城》

《幻城》;45cmx60cm;木板,国画颜料;

“幻城”系列绘画涉及了建筑空间、城市构造、机械运作以及环境异化。

我们的城市正在飞速向前发展,各地住房建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拔地而起的方盒子,像雨后春笋一般出现;也有各类奇形怪状的建筑向我们张牙舞爪,圆形,矩形,三角形及其它各种各样的形状充斥在我们所生活的城市之中。我们建造了城市,同样也开始遭受城市几何形的规定。我们很容易忽视城市,建筑,街道等等对我们施加的影响力。而若是我们稍稍留意一下建筑或是城市空间本身就会发现它们已被塑造成完整的体系,在无人流连时亦是暗暗涌现自己的生机。城市不是人的世界,而是建筑的世界。随着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的不断扩展与融合,也许有一天地球就成了一个巨型建筑,那个世界会远吗?“幻城”系列绘画正是通过对当下建筑的观察和思考而做出的反应,基于现实而遥望未来,既有期待亦有担忧。

从南:乌托邦式的存在与现实的存在有什么样的不同

肖晟:我们从来没有看清现实的全部,有的仅仅是现实的幻觉。我们在现实中做出的正确决定往往被证明是错误的选择;表面上光鲜亮丽的事物,其背后却是不堪入目;各个领域都在现实的剧院中上演着各种真真假假的话剧。这样,在不完美的现实之中诞生出了完美的乌托邦。凭借想象,乌托邦似乎更容易存在。我们可以假扮上帝创造自己的乌托邦,对其下定义,制定各种规则,使其在特定框架下能够有序运转起来。这里的一切都是人们的理想物,完美必然是针对人的需求而言的。乌托邦式的存在毕竟是人的创造物,受到人类理性的支配。现实的存在则带有更多的偶性因素,无法被人类完全把握,其确定与不确定与自然之大神秘紧密相连。

从南:每当你用画笔去描绘眼前的事物或者脑海中的事物的时候你的内心在思索着什么

肖晟:我没有能力道出自己的整个思索过程。在面对物象时,我会尽量地感受对象然后再对其进行描绘。我相信静观中的体悟最为重要。花些时间留意一下身边的事物,总会看到一些东西,物象的姿态,形状与颜色,动静对比,光影变化等等,这些多多少少会在某一时刻打动人心。我不是那种持续不断的创作者,我经常会发发呆,等待灵感的到来。

从南:《谜城》只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想象吗

肖晟:《谜城》是一次关于未来之城的视觉想象。既然是关于未来就含有不确定因素,也会有很多的可能性。《谜城》可以被视为一种隐喻。在其中,我运用了几何化的造型手法,也有些形状是从生物结构中得来的灵感。受到生态建筑思想的影响,我会想象各种生态环境下的生存画面,或水中,或沙地,或冰窟亦或是外太空。想象当然是没边的。至于《谜城》能否实现,那就要看人类是否真的会朝高度几何,集中式巨型都市发展了。未来地球会成为一座巨构之城吗?我不知道。勒·柯布西耶当年在法国一小阁楼里构思的“光明城市”,之后便在美国出现了,继而影响了中国的上海以及随后的整个城市化进程。谁能断言今日的幻想不会是明日的现实呢。

从南:刚学艺术的你和现在的你有什么不同

肖晟:我是通过学习绘画进入艺术的。在最初的学习阶段,我会一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zhilingl.com/dhts/1927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