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哈

几近神的应许之地黎巴嫩游记

发布时间:2020/11/4 1:44:30   点击数:

去年秋去的黎巴嫩,回来后一直没有动笔,感觉十多年不写东西,,笔拙了。并且,一趟真正的旅行,对人文历史足迹的探索,因每个人掌握的历史知识程度不同,观感也会差异很大,我不是很有信心能表达得恰如其分。相比写历史文物感观,我更喜欢的是路上遇到的各色人等。

在准备写的时候又有点尴尬,如果弟弟妹妹和爸妈读完,以后他们还会不会允许我到处逛了?家里那四口人都觉得我有点不靠谱。加上我胆子有点肥了,哪儿都敢一个人去。

但无论如何,几经战争患难、纷争不断的美索不达米亚那片区域,始终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那片曾经被上帝着重注视过的土地深深吸引着我,那吸引的程度远远超过欧洲、美国、日韩等发达国家。

在史书《西方文明史》(byMarkKishlansky,PatrickGearyandPatriciaO’Brien)有记载,公元前年,距今年前,人类文明就已经在美索布达米亚和埃及出现。公元前年左右,一批称为闪语族的游牧民族,他们中的部分开始改变游牧民的生活习惯,逐渐走向南部(足迹遍及当今的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和巴基斯坦),与两河流域先后建立起来的两大强国的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融合,并且开始定居在圣经上赫赫有名的迦南地(现今为约旦河河西-现属巴列斯坦国所有),成为从北(今天的叙利亚,曾经的亚述)到南(今天的伊朗-曾经的乌尔国,和埃及)经商交流的纽带。

下面地图上WestBank(Jordan约旦河西)就是迦南地。所以你现在或许可以理解为什么巴基斯坦和以色列是死对头。当然,以色列和叙利亚也是死对头(上帝借先知预言要把粪涂在悖逆的以色列人脸上后,亚述人攻占以色列,将他们勒去北部为奴,后来是波斯人打过来释放他们回自己的土地)。就在我去的前一周,以色列还往叙利亚发射一颗导弹,这也是为什么刚去的时候我心里有点发悚,好担心以色列导弹失常,落在黎巴嫩。呵呵。

这段历史,这本西方史上或许记载得不那么详细,但《圣经》一气呵成地清楚记载着:从神在旷野里找到亚伯拉罕,引他走向迦南地。后来,亚伯拉罕妾生的大儿子以实玛利生的子孙往以东去,发展成阿拉伯民族;而妻生的儿子以撒的子孙,雅各那一派就成为后来的以色列民族。上帝将迦南地应许给他们。在神的指引下,雅各子孙后来先是避难去了埃及,在埃及发展起来,后受到埃及法老奴役;再在神的指引下,摩西带领他们出埃及,过红海、经西奈回到上帝应许的迦南地……

一个用炽热的心来爱着神的人,总会想去寻求神的足迹,首先就会把目光投射在这片土地上。

Lebanon地处地中海西岸,位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北部,在叙利亚的东南部,比他们任何一个国家都小。想起当年保罗未受主耶稣启示之前,凶神恶煞地从耶路撒冷赶去大马士革抓基督徒的时候,或许也曾穿过这片土地?迦南地,或者以色列民族曾经建立王国的地方,及周边土地,一大片,从以色列直至叙利亚-——在我看来,都曾经闪耀着神的光辉,古老而神秘。

去年年我最初的计划是,先去Lebanon,再经黎巴嫩去法国。但法领馆拒签了我,所以后来飞行时间到了,只去了黎巴嫩。(说个题外话:我发现世界上所有我最想去探寻的地方和国家,都有法国的足迹,比如法国人曾去敦煌考察,根据一本中国人写的古书对古真腊国的记载,找到了柬埔寨吴哥城;又比如建有神秘的玛雅金字塔的中美洲一些小国,包括洪都拉斯等,又比如黎巴嫩,都曾是法国的殖民地。法国还在殖民帝国时期,从亚洲所有国家搬了文物搬回去巴黎,建立了集美博物馆(MuséeGuimet)。所以,我私下认为法国是发达国家中最爱历史文物的国家,比起英国美国来,它似乎不爱金钱,爱艺术文物多些。这也是如果我要去欧洲,法国总会列为我的第一站的原因)。

读到这里,或许你们会开始了解简简单单一次黎巴嫩的旅行会让我如此深刻难忘。对我来说,去往那片土地,是我对神的足迹的探索的开端。

当时我到多哈转机时已到夜里2点,飞机延迟到早上起飞。可怕的是,大半夜整个候机楼清一色是白衣服的男人。发现一个全身黑布包裹的中东女人,看着有点可怕,全身只露出眼睛,坐在她同一张椅子,想着总比跟男人坐一起安全,结果我还没反应过来,她立马转到另一张椅子去了,好像嫌弃一个没包脸的女人。好不容易等到又一大群人,才看到几个女的。我才用围巾包起头来有点安全感地靠着椅子睡了。

到Beruit机场是当地时间早上七点半,预约好的酒店taxi居然没来接我,等十五分钟好想走人了,十几小时的飞机加延误,已经疲累不堪,但机场小卖部的人建议说:“才等了十五分钟,不要让人家来了扑个空,再等等吧”。我突然想起黎巴嫩人有不守时的习惯。又等30分钟,借旅行社柜台的电话打给酒店,说马上安排人过来。后面才想起我大可以自己打的去酒店的。

一路上,我对黎巴嫩首都的印象是:一个类似于我老家县城的老城,房子老旧,有时还能看到战乱留下的废墟烂尾楼,甚至不如我老家县城新。资料上说,黎巴嫩被西方人称为“东方小巴黎”,,还被称为“小瑞士”。那么破旧,它的风情不知何处去寻?

到了酒店,还好,前台英文不错,办完手续他微笑着说:“joyeuxvotreséjour!”,我明白他说法语祝我住宿愉快,因为黎巴嫩是阿拉伯语,法语和英语为官方语言,我说了声”Merci”,赶紧逃了。意识到自己长途飞机没睡好,一脸灰,疲累到没法展开笑容,实在难看。赶紧去睡!睡到下午三四点,听到外面有嘭嘭响,类似开枪的声音,赶紧打开窗户什么也没瞧见。心里有点慌。此时刚和家人报告说我来了这里,果然,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zhilingl.com/dhqh/1919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