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encySealineCamp到了。这里地处海洋与沙漠的分界线,截然相反的两极在此交汇,大自然呈现出别样的风姿。
我们就住在这个离海最近的帐篷里,虽然是帐篷,条件并不差:
安顿妥当,就到了午餐时间了,去餐厅吃饭,午餐样式花样繁多,色彩艳丽,相当赏心悦目,一边吃饭一边还可以远望大海:
饭后在营地巡视,东逛西逛,帐篷里休息,黄昏时分,我们要去内海看日落还有冲沙,坐上越野车,向大漠进发:
车在沙丘间辗转腾挪,司机不断炫技,爬坡俯冲。在夕阳落幕前,我们冲上了一个高高的沙丘,忽然一片碧蓝清澈的海出现在眼前,这就是著名的卡塔尔内海了,据说这里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个海边沙丘奇观之一:
车停稳后,奔向水边,还没有多久的停留,内海绚烂夺目的日落开始了:
装了满眼的瑰丽与壮美,一路颠簸返回营地,餐厅的晚餐开始供应了:
午夜时分,二姐不肯错过这沙漠与海的旷世奇缘,在帐篷外记录下星星的轨迹:
帐篷内,伴着涛声入眠,静静的等待黎明:
耀眼的霞光冲破天际,万丈光芒洒向微波粼粼的水面,我给自己冲了杯咖啡:
倚在躺椅上,一会儿望天,一会儿望海,苍穹之下,感受生命的渺小和宝贵,忘了今夕何夕,身在何处。。。
营地的早餐:
早餐是自助餐,可选的品种不少。
沙漠之海营地短暂的停留结束了,仿若误闯世外桃源,又终归要回到现实之中。
顶着大太阳,我们驱车来到下一站,卡塔尔国家图书馆:
这个图书馆由著名的荷兰建筑师设计,从正门看,这个具有未来主义风格的图书馆像一个巨大的钻石,又像是一本翻开的书。图书馆外观的每个方向都像是翻开的不同的书。起伏的玻璃面板覆盖了建筑物的所有侧面,让自然光线充足的同时也保证了图书馆室内的散热。
内部观感则是空间庞大,视野开阔,简洁明晰:
国家图书馆占地面积庞大,地面以上部分是阅读空间,地下用作文物古迹以及孤本的收藏,上下部分的连接设计精妙大气:
在收藏与展览的区域,有不少学生摸样的少年驻足参观:
我信步走到书架前,准备随便选一本翻翻,恰好就看到了一本中文语法书,第一次见识老外用的中文语法书长的啥样:
没有汉字,用拼音对应英文,估计这是一个较易讲解和接受的方式。没有音调标注,这是很多老外中文发音往往南腔北调的原因吗?
图书馆出来继续文化探索---卡塔尔伊斯兰研究院,位于多哈大学城:
又是迥异的建筑设计风格,两座90米高的尖塔指向天空,寓意知识与光明。走到近前,我不由联想起了北京为奥运会建造的主会场---鸟巢:
椭圆形建筑下,圆钝钝的立柱上阿拉伯文是用金沙色书写的《古兰经》的箴文。
进到里面,内庭是这样:
研究院里面的旋转楼梯令人目眩:
研究院里面建有清真寺,非常大的空间:
设计非常现代,配有各种声光电效果,只是对我来说,气氛有些紧张。
离开伊斯兰研究院,继续赶路,我们要探访的下一个地方就是半岛电视台:
半岛电视台名声在外,的时候,几乎所有确切的消息都是从这里报导出来的,想必参观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对外国游客来说会是个旅行的看点,但是,这里显然是不欢迎参观的,车辆经过时都不允许近距离停靠,也不允许游人停留或拍照。我和二姐斗胆从近前驶过,看到门卫向我们打出“NO”的手势,排除万难的减速拍下一张大门照片,马上走人,里面的景致是看不清楚的,都是大树掩映。
当天的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卡塔尔商城:
卡塔尔商城是多哈最受欢迎的大型购物中心之一,有超过家店铺涵盖国际一线品牌,我们到此没有血拼的考虑,倒是享用了一顿比较豪华的晚餐:
在这里买了一瓶水:
高贵的打扮,高贵的价格,绝对贵过油(石油)。
最有趣的是服务生帮我们添加胡椒粉和辣椒粉:
夸张又滑稽。
晚上,入住在滨海路的一家五星级酒店,有些奢侈,为了方便第二天观看卡塔尔国庆阅兵式,从这里步行即可到达现场:
入住停当后,还有时间,二人就打算充分利用,去瓦其夫市场再买些小东西带回来,开车去,停到地下停车场,然后出来购物,一切都相当顺利,等到往回返到地下停车场,就再也找不到我们的车了。这才发现这个地下停车系统极为庞大,东西南北停车场,外加一二三层,尽管细心的二姐停好车后还拍了照片方便回来找车,举着手机,亦感觉如大海捞针。我们在地上地下穿行,包括过马路,进不同的建筑,花费远超购物时间,近一个小时才找到,这次找车经历前所未有,也足见瓦其夫市场的庞大规模。
再次回到酒店,问了前台国庆阅兵的时间,说可能是上午11点,于是睡到自然醒,早餐后,回房等。这房间说是海景房,其实离海还有一段距离,景色也就是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和海湾那边的多哈天际线,不过这个位置查看滨海路的动向倒是绝佳。快到11点时,看到滨海路上已经无车无人了,估计是清场了,就下楼退房,把行李装车上,步行去滨海路准备看国庆阅兵式了。
未完待续。
行程策划及摄影:二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