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多哈 >> 多哈风景 >> 队视听歌曲辅导员之歌作者陈膺
作者简介
陈膺词曲作家,北京少先队荣誉总辅导员、少先队辅导员导师、原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青少系党总支书记、专业带头人,中国少年先锋队鼓乐团总教练、北京市少先队七色光鼓号队总教练,北京市少年宫校外辅导员,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多哈亚运会火炬手,北京奥运会志愿者主题歌《微笑北京》词曲作者。年、年、年三次出任天安门国庆盛典少先队鼓乐团总教练。著有《红领巾之歌》《手拉手之歌》《雏鹰之歌》《辅导员之歌》《少先队进行曲》《太平洋之歌》等歌曲,首创群众文化音乐作品《唱起来、跳起来、笑起来教学法》简称“唱跳笑教学法”。
我写《辅导员之歌》陈膺
年的深秋,全国少工委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全委会,我和辅导员杂志社记者柯英老师及在京的少工委委员乘同一列火车前往,和我们同车厢的还有全国铁道部团委少年部的马部长。他告诉我们,铁道部团委刚刚在北京举办了全国铁路系统学校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班,培训班结束后,很多辅导员是和我们坐同一趟火车返回,她们在其它车厢呢!柯英马上说,那我们去看看辅导员老师吧!于是,我和柯英来到了辅导员们所在的车厢。她们来自五湖四海,列车途径湖南、湖北和贵州、云南等省,沿途总会有人下车。
当辅导员听说柯英老师是辅导员杂志社的记者,都十分高兴,大家围拢在一起,畅谈着少先队工作,气氛特别好。我们和辅导员谈了很久,要离开时,柯英老师问,“今天晚上谁下车呀?”有辅导员回答:“我今晚在湘潭站下车,是零点。”柯老师毫不犹豫说:“好,你们下车时,我在站台上送你们。”我当时听了后,觉得也就是一句客套话吧,并没在意。半夜,车厢里安静极了,只听到“轰隆轰隆”的车轮声。柯老师睡在下铺,我在中铺。夜深人静时,我突然听到下铺有声音,只见柯英披上衣服,向车厢门口走去。我马上也悄悄跟随着。
果然,列车停在了湘潭站,我看见柯老师向辅导员下车的车厢走去。此时,天空下着蒙蒙细雨,柯英和辅导员老师一一握手道别,我猜想着柯英会对辅导员老师说什么呢?肯定是鼓励、鞭策,还有衷心地祝福,那温馨的画面顿时在我眼前定格,我被深深地感动了。辅导员们围着柯英在雨中道别的场景,就像一座辅导员群像雕塑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
这座群雕是辅导员相互学习、相互鼓励的历史见证啊!因为他们之前并不认识,通过在列车上短暂的相聚就成了知心朋友,这就是我们的辅导员,纯洁、阳光、积极向上,而此时一个悠扬的旋律也在我脑海中盘旋着——“啊,亲爱的辅导员,亲爱的辅导员,您的歌声多么动听,您的脚步多么轻盈,是您那甜甜的微笑给我们带来了春天……”
我们和辅导员告别后,回到了车厢。我抑制不住创作的冲动和激情,决定要为可爱的辅导员们写一首歌。我立刻找来了纸和笔,借着卧铺车厢的地灯灯光,那个年代火车还没提速,火车是慢车,时速40~60公里/小时,至少摇了16个小时。昏暗的灯光、轰鸣的汽笛,伴着“切列空隆,切列空隆,切列空隆”的声音,我突然发现车轮声多么像探戈的旋律,我就按着列车车轮的节奏,晃晃悠悠地开始写第一段歌词。
我曾多次带领孩子们去天安门举行升旗仪式、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等活动,在人民英雄纪念碑,我为辅导员和少先队员读周恩来总理写的碑文,一字不差,那种爱国主义教育到现在都是历历在目。当车从天安门前走过、路过人民大会堂,那庄严肃穆大会堂都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每个孩子都终身难忘。我要这个场景又传达给少先队员。于是,“当那喷薄的旭日,放射出万道霞光,辅导员带领我们来到,天安门广场。仰望着迎风升起的五星红旗,您告诉我们这里是您最向往的地方”的歌词流入了我的笔端。
(年7月,在浙江舟山参加全国活动期间柯英和陈膺老师合影)
第二个场景写的是辅导员在校园内课堂上为少先队员传授知识——“当那上课的铃声响,您站在讲台上,我们起立向您敬礼,就遨游在知识海洋,您为我们讲起了金色的童年,您告诉我们,要努力学习,长大为国作贡献”这都是我的心里话。记得,我上学第一天,第四节课是音乐课,正是这节课奠定了我一生中和音乐音符的不解之缘。孩子们吵吵闹闹,王世娴老师就站在教室门口儿,不进教室。过一会儿,王老师不进教室那种威严震住了大家,教室静下来的一刹那,王老师一步踏进教室,孩子们齐刷刷地全部起立,这就是我在歌词中写到的——“当那上课的铃声响,您站在讲台上,我们起立向您敬礼,就遨游在音乐海洋。”那是一种教育者的气度和风范,深深的影响着下一代。
第二段和第三段之间写了一段间奏小过门,描述的就是电影《花儿朵朵》中“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场景。我在年任国庆游行第八指挥部总教练的时候,利用中午吃饭时间去北海拍了“让我们荡起双桨”的镜头。花儿朵朵,艳丽芬芳,那镜头很珍贵,现在很难拍到了,就是原始状态下,孩子们荡起双桨,感受到在祖国的怀抱里快乐生活的场景。
第三段歌词的原型写的是我女儿二年级时候的班主任。这是一个19岁的娃娃辅导员。她每天下学左右手各拉着一对学生,后边跟着一长串儿出了校门儿,家长们在门口,等着她给家长一个个分小孩儿,那种幸福的感觉打动了我——“您和我们手拉手,走进那大自然,奔跑在绿色的原野上,像小鸟儿在欢唱。啊,采一朵鲜艳的花,献给辅导员。是您那甜美的微笑,给我们带来春天。”那个19岁的小辅导员,那长得可爱漂亮娃娃脸,穿着一身西装半高跟儿鞋,孩子们的知识都是家长和老师共同传授的,塑造了他们人生的起点,辅导员甜甜的微笑给孩子们带来了春天。
从作词、到编导、摄制都是我一个人完成的。因为对辅导员的感情,担心让二传手去拍,会拍不出我所追求的形象和效果。比如拍第二段“当那上课的铃声响”,镜头里呈现的是北京市少年宫一个70岁的舞蹈家教孩子们跳舞;拍“遨游在知识海洋”那段,其中有一个老教师送着五年级的孩子过马路的场景,那种眼神、那种责任、那种顾盼,目光一直送到孩子过了马路,才华丽转身。这些都是我路遇的场景,这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辅导员老师最真实的形象。
有一年,我到杭州去讲课,遇到了舟山沈家门的辅导员,带领着孩子们在西湖玩耍,其中拍到一个镜头“辅导员和孩子们玩老鹰抓小鸡儿游戏,扮老鹰的那个孩子特别聪明,就转着圈儿反向跑,怎么也得把老师给跑倒了。最后笑得大家前仰后合,都扑倒在一起”。这个镜头弥足珍贵,这个场景实在是精彩啊,深刻描述了辅导员和孩子那种水乳交融、亲如手足的情怀。
每每讲起这些,回忆起过去的时光,总是让我难以忘。创作这首歌,初衷由来就是如此,首先是献给辅导员杂志社的柯英老师,其次献给我们亲爱的辅导员。希望新时代的辅导员,更好的传承老一辈辅导员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对祖国下一代的情怀。
写于年3月19日辅导员之歌
词曲陈膺
1.当那喷薄的旭日,放射出万道霞光,辅导员带领我们来到,天安门广场。仰望着迎风升起的五星红旗,您告诉我们这里是您最向往的地方。啊,亲爱的辅导员,亲爱的辅导员,您是园丁,我们是花朵,您爱我们,我们爱您,您用辛勤的汗水,浇灌我们心田。
2.当那上课的铃声响,您站在讲台上,我们起立向您敬礼,就遨游在知识海洋。您给我们讲起了金色的童年,您鼓励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为国做贡献。啊,亲爱的辅导员,亲爱的辅导员,您要我们,像雏鹰展翅,搏击长空,志在蓝天,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拥抱明天。
3.您和我们手拉手,走进那大自然,奔跑在绿色的原野上,像小鸟儿在欢唱。啊,采一朵鲜艳的花,献给辅导员。是您那甜美的微笑,给我们带来春天。啊,亲爱的辅导员,亲爱的辅导员,您的脚步,多么轻盈,您的歌声,多么动听,是您那甜美的微笑,给我们带来春天。啊,亲爱的辅导员,亲爱的辅导员,是您那甜美的微笑,给我们带来春天。
唱响《辅导员之歌》
柯英
当年,陈膺老师在火车上连夜创作了《辅导员之歌》的初稿。清晨,大家醒来后,他兴奋地讲述着通宵创作的经历,朗读歌词,哼唱歌谱,还不断征求大家的意见。我清楚地记得:车厢里成了音乐课堂,陈膺老师一遍遍教唱,《辅导员之歌》的旋律也在车厢里回荡着。在昆明全委会上,联欢会成了陈膺老师的首唱。会议结束后,陈膺老师回北京,对歌词和歌谱又做了修改,还指导北京市一所学校合唱队的孩子们学唱并做录制。年7月,辅导员杂志社在首都人民大会堂举行创刊40年的纪念会。会上,有个重要议程就是孩子们合唱《辅导员之歌》。之后,《辅导员之歌》如同杂志社刊歌,每次举办全国辅导员培训班,人人学唱《辅导员之歌》,联欢会上进行表演。时光流逝,经历了跨世纪,《辅导员之歌》的旋律依旧,它始终在一代代辅导员的心中唱响,表达了辅导员的心声,讴歌了新时代辅导员的美好形象。
写于年3月23日每当唱起《辅导员之歌》,那种向往、那种深情就一直萦绕在我们的脑海中,今天我们请陈膺老师讲述歌曲创作的由来,就是为了让经典永远传唱,让《辅导员之歌》永远在广大的辅导员心中流淌。重拾时光,真情永留!
——编者的话图文编辑:苏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