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多哈 >> 多哈风景 >> 大师们的未建成,这些建筑界的ldq
60年代,
建筑大师矶崎新提出了他最有趣的项目之一
“空中城市”构想。
“空中城市”构想图
这个天马行空的构想,
是针对东京新宿地区的“未来主义”规划,
一系列舱体悬浮在圆柱形模块化巨构上空。
这些结构让城市空间的扩展和重组成为可能。
“空中城市”构想图
显然这么超前的建筑构想在当时的环境下并不可能建成,年,矶崎新在东京个人建筑展上首次提出“未建成”这一概念。他的“空中城市”方案也成为了他最著名的“未建成”作品。
这些重要的未建成作品价值绝对不低于建成的。它们只是受限于人们当时认识和建造水平,一旦时机到来,未建成是可以积极地转化为建成的,甚至有改变“未来”的可能。来看看这些建筑界的“搅局者”
都捣鼓了哪些影响世界的「未建成」作品
●
Archigram团队的
即时城市
如果说到未建成的大拿,那成立于年当时欧洲最知名的空想建筑团体之一Archigram怎么也绕不过。
Archigram成员合影
这群大神的作品以“未来主义和有纪念碑性的城市机器”闻名。他们的设计放在当下都绝对是超越热词“赛博朋克”般的存在。
他们还创办过杂志《建筑电讯》,
借此想告诉人们,
“非永久性建筑的概念具有经济上的含义,简朴而精省”。
Archigram设想的InstantCity“即时城市”概念能使“一个村庄在一周内成为一种城市”。
不同的Archigram成员对InstantCity概念的创想不同▼
比如成员PeterCook创造了“插件城市”这个概念,这有点像孩子玩的”乐高“,将可移动的金属舱住宅作为基本的构件,再按照人口规模拆卸、重组成大小不同的移动社区,最后按不同的需要插接到混凝土的“巨型结构”中从而形成城市。
不同的社区之间的联接可以像插头插入插座那样简单完成,再以此组织交通、生产和社会生活。
“插件城市”打破了“建筑必须永固,城市必须在地”的观念,把建筑和城市从地理的禁锢中释放出来。
而另一位成员RonHerron的“行走的城市”更是科幻,彻底打破了禁锢型城市概念,虽然保留了城市旧有围合的概念,但却使其三维的维和可以运动。
这样看来与其说是城市构想,不如说是高配版“自驾游”,或是高科技含量的《飞屋环游记》。
PeterCook的《即时城市》版本是英国城镇Archigram崇尚着新未来主义。
他们从技术中汲取灵感,
期望通过虚拟的设计来实现一个全新的建筑未来。
●反建筑的乌托邦王国SuperstudioSuperstudio是年代到年代中期的意大利建筑设计团体,被认为是当时世界范围内做具有影响力的先锋派建筑/设计团体之一。Superstudio成员合影,在Superstudio五位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乌托邦成为了一种重塑世界的方式,其中“连续纪念碑”这样的作品更是将功能丢到了一边,让建筑回到了一种既原始也终极的状态。这也是Superstudio最具争议的作品之一,它以另一种新奇的方式延续着历史遗产。「连续的纪念碑」阿尔卑斯山湖边人们可以穿越峡谷之上的沙漠覆盖区,在高山湖泊区聚集▼「连续的纪念碑」古罗马斗兽场大酒店
为罗马大斗兽场添加保护层▼
「连续的纪念碑」纽约新象
从海湾处可以看到被连续的纪念碑所规划的纽约,
成为了一种平淡无奇的冰、云或天空。▼
“纪念碑”的概念由基本的立方体元素构成,自然的从城市、乡村和自然中穿过,用各种形态与周围的环境契合。Superstudio常用故事脚本的方式来介绍其思想:无尽纪念碑是一种像经纬线一般占领世界的方式,是一种能够保存下自然环境的建筑原型。「连续的纪念碑」分镜脚本
而在他们的「1座理想之城」()里,通过建筑图纸、摄影蒙太奇以及文学叙述的形式,描绘出1座反乌托邦的城市。这些作品对当代社会中建筑角色进行了激进批判和轻蔑。▼超级工作室,《十二座理想之城》,年城市里的居民生活被技术滋养,呈现出近乎完美的外部设施状态。唯一的要求是,居民们需要被“建筑”驯服,成为1座理想之城的自愿囚徒。超级工作室,《十二座理想之城》,年你很难找到一个固定而清晰的标签来界定这个团体,他们从来没有真正完成过一栋建筑,但其延续至今的影响力却涵盖建筑、设计、艺术、哲学等多个领域,是战后设计史上的一个神话。
●ZahaHadid曾经的“纸上建筑师”作为当代当之无愧的建筑界“女王”,ZahaHadid的建成作品在全世界遍地开花。她是普利兹克奖的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独立获奖的女性。代表作之一—安特卫普港口大楼▼其实Zaha在40岁之前未建成一栋建筑,还曾经一度被称为“纸上建筑设计师”。在众多被否掉的方案中,有些是因为输掉竞赛,有些是经济或政治原因被牺牲掉,有些甚至仅仅因为她是外籍女性。当她为香港山顶项目设计方案时,当时的竞赛评委刚好是矶崎新,他形容当Zaha的方案出现在他眼前时,仿佛看到了“拯救者”。整个方案提供了紧凑的功能布局,使所有条状的功能块体组合在一起,向山脉伸展,构成了具有现代感的地理风貌。扎哈·哈迪德为香港山顶竞赛绘制的表现图这是Zaha赢得的第一个国际大型竞赛,不过由于开发商破产,构想只能停留在了图纸上。扎哈·哈迪德为香港山顶竞赛绘制的表现图
而在未建成作品中她最爱的无疑是卡迪夫湾歌剧院,在歌剧院的设计构想中,她试图将城市设计中的两个典型的互斥范式—纪念碑与空间同时实现。
整个屋顶的设计都是悬浮的,这样的一种设计理念非常新颖,与当时欧洲的设计理念非常不一样。
同样的,Zaha设计的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竞赛方案,也因为她的阿拉伯背景输掉了项目。
扎哈在这个方案中发展出一种扎根于伊斯兰所偏爱的以不同波纹连续起来的重复图形的原创类型,这个体系中包含多个功能,它们共享形式也都对形式产生影响。
扎哈的这些未建成作品同样为学界作出了太多贡献,她用新的诠释方法创造了一个新世界,用拆解题材和物件的方式找出了现代主义的根,缔造了全新的景观。
真正的建筑大师才不会因为经验丰富
而批评年轻建筑师的异想天开。
相反,
他们更关心你浪漫的想象力是否足够。
整个漫长的建筑史上,除了上述这些大师们的经典「未建成」作品,还有不计其数的建筑师优秀作品被“冷藏”。矶崎新曾经用充满诗意的描述来形容它们:未建成的建筑是一种幻想,是未被现实污染的纯粹理念。
显然,「未建成」更像是一种“出师未捷”的英雄主义气概,成为未来建筑与各个领域的榜样和灵感源泉。
编辑
Nino
出品人Lena湘投稿(含素材提供)合作
●
衍生阅读点个“在看”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