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哈

中职学校新教师课堂管理行为观察研究

发布时间:2021/3/31 23:57:05   点击数:
北京看白癜风疗效最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tslf

研究缘由

国中等职业学校新教师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大多来自非师范类院校或行业企业相关岗位,没有经过教育教学的理论和实践训练,面对中职复杂的课堂环境,缺乏课堂行为管理的理论积淀和实践知识。例如,在年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新教师中,来自综合类大学的新教师占55.9%;毕业于普通师范类院校和专科院校的新教师分别占11.8%和14.2%,从企事业单位聘用进来的新教师占18.1%。在这些新教师中,持有中职教师资格证的仅有25人,占19.7%。

在与中职新教师访谈中,A教师的回应比较典型:“我刚开始进入工作岗位,对一切都不熟悉,尤其是对学生不了解,经常上课会不自信,还会有点恐惧上课,开始一直检讨自己是不是不合适教师这个岗位,现在和学生相处久了,默契多了。只是有时候课堂不受控的时候会影响教学进度,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因此,在面对真实复杂的教学活动时,这些新教师到底表现出怎样的课堂管理行为特点?他们的胜任程度如何?教师培训应该如何开展才能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渡过摸索期?本研究采用了准结构观察法,深入中职新教师的课堂,对他们的课堂管理行为进行观察记录,以期有的放矢地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

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的设计与实施

本研究选取了浙江省6所职业学校的新教师30人,采用准结构观察法,运用事先准备的一套定量的、结构化的记录方式进行观察,运用时间抽样和事件行为抽样的方法对新教师在课堂上的连续行为进行结构分解。观察量表主要借鉴了美国教育学家加里·D·鲍里奇设计的课堂观察量表(以下简称Borich量表)。该量表把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分为预防类、纠偏类和反应类,即先入为主策略、行为控制策略及行为矫正策略。首先是积极的预防,即防患于未然;其次是当个别学生发生了不太严重的课堂问题行为时,教师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加以提醒和纠正;第三个层次是当学生不良行为影响增大时,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明确的行动,但这种行动简短、快速,以不中断教学正常秩序为限。

由于国内外的课堂管理模式存在较大差异,Borich量表的各项指标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我国中职课堂的管理,因此,本研究在Borich观察量表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设计和改进,增加了课堂中新教师常常会发生的“来回走动”和“提问”两个指标,删减了几乎没有观察到的“更大运动”指标,在“语言类纠偏”调控行为上增加了“故意请开小差的同学回答问题”指标。在运用表1进行观察记录时,表中左边所列的教师课堂调控行为每发生一次,就在右边表格中做一个记号。

考虑到在观察过程中,学生会对进入教室的观察者产生浓厚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新教师也对研究者抱着戒备心理,有些新教师会产生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使他们的表现不同于平常,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和老师正常的上课氛围,不利于观察者获取真实客观的课堂信息。因此,在正式课堂观察之前,笔者事先征得学校领导和每位被观察新教师的同意,讲明了前来观察研究的目的,与观察者建立了友善和相互信任的关系。

(二)访谈法的辅助

观察新教师的课堂管理,可以了解他们的行为,访谈则让我们将老师的行为放在特定背景中加以理解,更深入地探讨教师行为背后的理念和想法。通过访谈,可以了解当事人的想法和意义建构、回忆过去发生的事情、对从观察中获得的资料进行相关检验等。

本研究选取了浙江省内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性别且工龄在3年以内的19名新教师,3名中层管理者进行了访谈。对新教师,侧重于探究其对课堂管理的体会及遇到课堂问题行为的思考和处理方式;对管理者,侧重于倾听其在学校层面上对课堂管理的思考。

访谈过程主要采取面对面访谈的形式展开,在得到受访者同意后,主要使用录音笔来记录其口头资料。访谈过程严格遵循知情者参与原则、最小伤害原则和匿名保密原则,即访谈过程是在受访者知情且自愿参加,以不暴露被访谈者身份信息的前提下进行的,在访谈过程中保护受访者的权益和安全。

研究发现与探讨

(一)中职新教师课堂沉默现象严重

观察发现,中职学校存在两个极端的课堂环境,一种状况是课堂秩序非常混乱,学生在课堂上聊天讲话,问题行为频繁,而教师抱着放任不管的态度;另一种是课堂上学生普遍都表现出沉默不语现象,对于教师的提问不会给予积极的回应,也不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导致课堂氛围消极,教师也没有采取相应措施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善课堂氛围。例如:

某校物流(一)班英语课上,课堂氛围非常安静。老师讲解完该章生字词之后,开始进入课文教学,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一边板书,一边提问同学某句子的结构,问道“是不是这样的”?但是此时,有的学生低着头睡着了,有的在托腮发呆,且这类学生占相当一部分,全班只有两三个学生回答“是”,其他学生有的假装没听见,有的表现出“不知道”,都选择沉默。当讲解到某个句子的意思时,老师面向学生问道“这个句子的意思有人知道吗”?全班没有人回应,教师微笑着看了看学生,无奈之下自己说出了答案并继续讲课。

中职学校部分老师对不影响课堂秩序的个人问题行为或沉默行为都会采取视而不见、放任不管的态度,个别新教师会在课堂上偶尔提醒,但发现不起作用时,也就保持置之不理的状态。

某校新教师B说:“既然是中职生,说明他们在初中的时候就不爱学习,上课不专心,到了职高我也不奢望他们能够专心听讲。一节课40分钟时间,他们肯定会做些什么事情,在我看来,只要不打扰别人,问题都不大。”

访谈中,某校教学管理干部解释道:“我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中职学校很多学生不喜欢学习,对自己也没有要求,老师也为了避免产生更多的冲突,对不影响课堂整体秩序的个别问题行为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第二个方面是新教师本身教学经验少,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较难把控,生怕受到影响,导致自己的教学思路被打断,所以通过降低课堂纪律管理标准,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中职课堂的管理难度和压力使新教师逐渐产生失落感,在开始的职业热情遭到打击以后,导致职业信念的动摇,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管理松懈。

(二)中职新教师善用预防类课堂管理行为

预防类管理行为是指在不良行为发生之前对其进行有效抑制,即“防患于未然”的行动。大量中职生学习习惯差,主动性和自制力较弱,将问题行为提前遏制在萌芽时期,对于建立规范的课堂规则,避免学生产生不良行为具有重要作用。观察统计发现,预防类行为频数从高到低分别是来回扫视(次)、提问(次)、来回走动(次)、提高音量(82次)、加快速度(59次)、转换活动(24次)。

1.“来回扫视”和“提问”最常用

“来回扫视”和“提问”是新教师在进行课堂管理中最常用的方式。例如,很多同学上课了还沉浸在活跃的课下氛围中,窃窃私语、玩闹的现象并未停止,这时大部分新教师都会通过“来回扫视”来暗示同学们上课时间到了,让同学们快速地回归到课堂中去。“来回扫视”的特点是管理面广,针对的是全班学生,预防效果也比较理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是一种让学生参与课堂且操作相对方便的管理方式,新教师在管理经验不丰富的情况下,会直接或间接的依赖于该手段。

2.“来回走动”行为因人而异

预防类行为中的“来回走动”因新教师个人而异,部分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整节课站在讲台上教学,几乎没有来回走动行为。还有部分新教师会有意识无意识地在教室间来回走动,个别教师甚至会通过频繁来回走动的方式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zhilingl.com/dhfj/20243.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