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多哈 >> 多哈地理 >> 南欧记事一白色之城一一贝尔格莱德
一、巴尔干四国,电影文化之旅
8月5日晚,当我在北京国际机场,看到了“五洲行”国际旅行社红色小旗子飞舞起来时,心情真有些异样的小激动。这是我第四次与“五洲行”结缘了。即将赴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波黑、黑山四国游。
旅行团一行26人,来自北京、福州、西安、成都、重庆五大城市。与往常一样,人员还是女多男少。(20名女性、男仅6人还含一位未成年10来岁孩子)。这是一个很困惑人的问题,为什么每次旅游总是“狼少肉多”?但不同的是此行年轻人多,而且还有一位十来岁的小朋友。并非我来之前想象的那样……,去这些国家应该都是60岁以上的人了。我好奇地问了一些年轻人:《海岸风雷》、《宁死不屈》、《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这些电影你们都看过吗?回答是,茫然地摇头。他们多半是80、90后,而上述电影在我国广泛放映于70年代。看来,旅游的目的完全来自内心的某种冲动与渴望,没有什么好奇怪。今天,我为了这些电影的文化初心寻根而来,而他们是为了满足心中某种渴望、思索……而来。都是为了格物致知吧。能走到一起,无论天南地北、无论年龄大小都是缘。破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人一生的知识就是这样积淀而来的。但在古代大诗人陆游的心里,行比读更为重。他在《示儿》诗中留下了千古名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得明白透彻。
在导游许海燕的带领下,我们经历了近十五个小时的煎熬,经多哈转机,到了贝尔格莱德的上空。当飞机缓缓降落时,我透过白云,看到了一片红顶白墙的建筑物,我知道了,终于到了。心情一下子从长时间的烦躁中解脱了出来。在机窗口,明媚灿烂的阳光下拍了几张照片。贝尔格莱德一一我们来了!
二、来到铁托元帅纪念馆
七十年代毛泽东主席曾评价铁托,说了一句:“铁托是个铁汉子,铁托真铁”!那是因为铁托有一项功绩是值得铭记于史册的。当年在美苏争霸的时代格局下,他发动和领导的“不结盟运动”,与印度、埃及等国家一起,为第三世界国家开辟了一条自我发展的道路,即坚持独立、民主、平等、互不干涉的国际关系原则。“不结盟运动”促使铁托成为国际政治的风云人物。
铁托生前喜欢花,所以去世后就葬在了总统官邸的花房中。
三、卡莱梅格丹城堡
下午,南欧的塞尔维亚同样酷日炎炎。我们的地陪导游是一个俄罗斯姑娘,称呼“小叶子”。“小叶子”的汉语说的不是十分流利,她说的吃力,我们听的也吃力,但她热情大方,很敬业。她认真表达,反复说明一个问题,生怕我们听不懂,这种敬业的工作精神,是值得点赞的!她向我们介绍了卡莱梅格丹城堡。她说:卡莱梅格丹城堡始建于17世纪,是贝尔格莱德的标志性景点。来到此地,必须打卡。卡莱梅格丹城堡的意思是“战地城堡”,当年因城堡以白色为主,所以斯拉夫人又称之为“贝尔格莱德”(民族语言即白色之城)。整个“贝尔格莱德”也因此而得名。由此可见,当年的贝尔格莱德城就是以城堡建筑为主,范围并不大。由于当地最早的居民就居住在卡莱梅格丹城堡内,可以说卡莱梅格丹城堡的历史就是贝尔格莱德的历史。导游“小叶子”边说边引领我们,走进景区,眼前的卡莱梅格丹城堡现在成了一个公园。随着岁月的侵蚀,城堡已是残垣断壁。高高的城堡背靠贝尔格莱德老城,雄踞在山坡上,俯瞰城下波光粼粼多瑙河与萨瓦河的交汇相融。两河交汇处的岛名为“大战岛”。
由于这里绝佳的地理位置,在历史上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才被修建成战争堡垒。直到如今仍可见到各种军事建筑的遗迹。在城堡老城墙的上下,阵列着许多一战和二战时期的各种武器装备,这里是军事博物馆的一部分。以此警示人们不忘那血和火的战争岁月。
四、鸟瞰多瑙河、萨瓦河
漫步来到卡莱梅格丹城堡的高坡上俯瞰,多瑙河与萨瓦河交汇处的秀美风光尽收眼底。远眺新贝尔格莱德,还可以遥遥地看到远处的塔楼。
卡莱梅格丹城堡内小路婉蜒曲折,绿荫下休闲长椅随处可见。如画的风景,美丽的喷泉,逼真的雕像,再加上历史的沉淀,每年都会吸引无数游客来此参观。
五、再游欧洲母亲河一多瑙河
贝尔格莱德的早晨,我再次登上了多瑙河游船。此处的多瑙河无法让我心动。水不蓝,有点混,水面上飘浮着许多杂物。看到了多瑙河,立马想起了匈牙利、奥地利。那里的多瑙河美地叫你窒息,叫你疯狂。你看到的是湛蓝、清澈的多瑙河水波在轻柔地翻动,静静向东流。多瑙河是欧洲的母亲河,由德国起源,穿越9个国家奔向黑海。蓝色的多瑙河柔美而温情。她就是一支天然的华尔滋圆舞曲。
而位于塞尔维亚的多瑙河,同样是一条河,她的美却发生了变化。这就是经济的贫富差别给文化素质带来的差别。塞尔维亚毕竟还是穷。穷人是不可能穿金戴银,打扮的漂漂亮亮的。道理就这么简单。游船上在不停地播放着《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经典的交响乐打动了我们每一位。随着乐曲遐想连篇。音乐无国界,经典永不朽。望着苦难的多瑙河,听着经典的乐曲,河水缓缓向东逝去,如泣如诉。我思念着这位天才作曲家,他的全名叫:小约翰.施特劳斯。这支著名的经典之曲,还有那段精彩神奇的故事……。
六、深切怀念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
一早,我们来到中国驻前南斯拉夫大使馆旧址,深切怀念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位烈士!!!
难忘的年5月7日,那年我刚转业。我国驻前南斯拉夫大使馆被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炸毁。顿时,世界震惊,中国愤怒。我国使馆三位工作人员在地下室牺牲了。据说他们的牺牲,使我国军事隐型材料的研制提高了近二十年,如今,我国的隐型战机堪称世界一流。但我还是认为这种进步的代价太昂贵了。三位烈士的名字是:邵云环,许杏虎,朱颖。转眼二十年过去了。安息吧!三位烈士同胞。祖国人民不会忘记你们。你们的名字与日月同辉,山河同在。如今,凡到这里旅游的中国游客,都不忘了来这送上一束鲜花。牢记初心,含泪留影。这儿,无形中成了一个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今天,当我们来到他们身旁时,正遇上北京某中学的孩子们也来到了他们的身旁。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列队行进,衣着整洁,神情严肃,手持鲜花,向烈士默哀致敬。我们要为北京这所学校的老师点个赞??他们抓住了一个鲜活的爱国主义教材,在孩子的心灵深处种下爱国、强国、卫国的种子。面对三位烈士的纪念碑,导游告诉我,这里一年四季鲜花不断。我对导游小叶子说:你知道吗?为什么大地春常在,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她!
鲜花朵朵凝悲泪,
圆目睁睁放怒光。
七、圣萨瓦大教堂
我们观圣萨瓦大教堂。圣萨瓦大教堂建于年,是一座庞大的东正教教堂。平方米。导游小叶子说它是世界上第一大的东正教教堂。它的大小是以弯顶大小来看的。令人不解的是居然建了八十多年,至今尚未完工,它的建设速度真可堪称世界第一了。万能的主啊!为什么不惩罚他们。
圣萨瓦教堂通体以纯白色大理石堆砌而成,方正整齐,宏伟异常。它与俄罗斯东正教堂不同的是它的圆顶不是洋葱头。
圣萨瓦大教堂底层,富丽堂皇的祈祷大厅出现在我们面前,四周的墙壁和顶部绘满了一幅幅色彩鲜艳的宗教壁画,画面上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精彩异常。
八、从影片《生活是个奇迹》说“木头村”
我们到塞尔维亚的第三天,按行程计划,一早去游览大山里的一个“木头村”。小小的”木头村”,全是木头所建,村中的房子、房顶、教堂、书店、餐厅、酒吧、影院、道路、台阶……。一切的一切都用料于木头。其实这也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真正能够让这个”木头村”成为了国内外游客都向往的旅游圣地,是一部获奖影片的功劳,名字叫《生活是个奇迹》。该影片就是在这里拍摄的。年影片摄制完成在法国上映后,当年获法国戛纳电影节法国国家教育系统电影奖,翌年又荣获法国国际恺撒奖最佳欧盟影片奖(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也因此出名)。此片先后在欧洲、亚洲、非洲几十个国家上映,皆受到好评,于是小小的“木头村”也随之成名。为什么呢?完全应验了影片《生活是个奇迹》。也就是说,看完了影片,想想眼前所发生的一切,你不得不说生活是个奇迹。我们还是简单地了解一下影片的故事。
故事发生于年,南斯拉夫内战时期。贝尔格莱德的塞尔维亚族工程师卢卡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离开了城市,他带着他的歌唱家妻子和他们的儿子来到波斯尼亚的一个山里小村庄,他要建造一条能够改变当地生活的旅游铁路。许多人劝说他波黑正在战争,你的理想太不现实了。然而面对战争的纷乱嘈杂,卢卡总是以一种天生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直到有一天他的生活彻底被现实打碎了。他的儿子被强行应征入伍,并且成为了俘虏。他的妻子,耐不住山村的寂寞,非常沮丧、天天酗酒。最终选择了离开卢卡,跟情人去了大城市生活。有一天,塞尔维亚士兵抓了一位漂亮的波族姑娘,他们叫卢卡帮助看守。此时卢卡萌发了奇想,他为了姑娘免遭蹂躏,救了这姑娘一起逃离。他当时还有一个动机,就是想拿这位漂亮的波族姑娘与波族军队交换自己被俘的儿子。但是,在关键时刻卢卡又动摇了,意外中又产生意外。因为他和这位漂亮善良的姑娘产生了爱情,坠入了爱河,他们也离开了小山村…………。
有趣的是,影片的结尾,我们看到的是卢卡的儿子逃脱出来后,一直不离小山村,默默坚守,完成了父亲的理想。
影片的亮点就在这,它避开年波黑战争实质不谈,却严厉地影射了这场战争。波黑战争给人们带来了伤害、灾难、痛苦,但是,在灾难与不幸面前,生活永远是个奇迹,并会创造奇迹。在妻子、儿子、情人各种矛盾的冲突中,在生活与梦想的撞击下,出现了层层火花贯穿影片始终。冲突是多元的,隐含着当年南斯拉夫多民族的矛盾。战争不是解决民族矛盾的有效办法,真正的办法,只有生活,只有爱……!
不能扯远了。应该回到“木头村”了。今天,卢卡的理想终于成为现实。当年为拍摄这部电影,盖了许多当地村民废弃的木头房,如今,因电影获奖,“木头村”成了时尚的旅游景点。每天都有许多不同肤色的人慕影片《生活是个奇迹》而来此游览,在这片座落山谷之中的特色“木头村”里寻找电影中的场景,体验乘坐“小火车”的乐趣。我们一行不远万里的中国游客,也来到了“木头村”。
朋友,此刻你明白了“木头村”的含义了吧?“木头村”——和平的象征,爱的内涵!
九、《生活是个奇迹》实现了奇迹,旅游小火车开通了
影片《生活是个奇迹》主人翁卢卡的愿望是要开建一条贫困山区通往城市的旅游线路。然而现实中的人们,真奇迹般地创建了一条从木头村开往萨拉热窝的小火车旅游线。至今还开通。今天,我们乘坐上了百年窄轨小火车。
离开了塞尔维亚,请看走进黑山一一我心中的《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