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多哈 >> 多哈地理 >> 保护文物不受文物环境影响的对策
近些年,一些国内外学者专家通过一些实验研究发现,损害文物最严重的一个因素就是文物环境条件,需要文物保护工作人员高度重视文物环境问题,同时注重预防工作的积极开展,基于文物环境的有效改善,实现良好文物储存空间营造目的。
环境湿度、温度、空气污染、光化学反应都对文物有所损害和影响。以下重点谈谈如何使得文物能够不受文物环境的影响,将有哪些对策。
(一)调控环境湿度
控制博物馆文物环境湿度,能有效保护文物不受文物环境而产生不良影响,45%-65%为国际公认文物储存环境的标准范围,而0-5%是可调控范围,尽可能以这一调控范围为主,具体还需要以实际地理环境及天气变化情况等来决定环境湿度,比如说对于我国沿海地区博物馆来说,因其环境较为湿润,所以应避免出现过高的湿度现象,一旦博物馆环境湿度处于较高状态,对文物保存极为不利;再如,对于我国北方地区来说,环境较为干燥,所以应避免环境温度处于过分干燥状态中,使文物老化问题有效避免。在调控文物环境湿度的过程中,可将具备吸湿功能的湿度调节器放置到文物库房或陈列柜内,借助调节器对文物保护环境湿度进行适当、适时、有效地调节。
(二)调控环境温度
克里克专业智能文物展柜具有高密闭的特性丨图为扬州中国大运河项目
调控文物环境温度的过程中,15℃-25℃为国际公认文物储存环境的温度调控标准,而2℃-5℃为调节范围,对于文物永久保存来说,低温环境较为适合,能切实促进文物馆藏寿命的有效延长,所以可将空调系统安装在博物馆内,之后以季节变化情况及温度升降情况等为主要依据,对博物馆内文物环境温度进行适当调整,使馆内温度能在标准及相对恒定的状态中始终保持。此外,还可选择微环境调控的方式进行应用,比如说在条件允许时,博物馆可在展柜密封性方面进行增强,同时在博物馆开馆过程注意游客数量的控制,使温度给文物带来的影响尽可能减少。
克里克专业智能文物展柜具有高密闭的特性丨图为扬州中国大运河项目
(三)处理空气污染
在处理博物馆内空气污染影响因素的过程中,可对多种方式进行综合应用,比如说在文物库房有大量灰尘现象存在的情况下,可选择空气净化器及过滤器等进行应用,使空气得到有效净化;此外,还可将清除鞋底灰尘的设备放置到博物馆入口位置,而对于博物馆库房工作人员来说,入库时应注意鞋子的干净程度;对于博物馆库房及陈列室来说,应在门窗严实性方面加以注意,同时通过密封条的添加,对有害气体及灰尘等的进入进行有效防止,上述措施能有效处理馆内空气污染。在处理并预防馆外空气污染的过程中,可在博物馆建设初始阶段,针对可靠及耐侵蚀性的建材及装饰材料等进行优先选用;而在出现酸雨天气时,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应将防雨措施做好,使室外建筑及雕塑等作品遭到侵蚀的现象得以大幅度减少,为文物损坏率的降低提供保障。
(四)防控光线影响
防控光线的过程中,针对阳光直射进行有效防治、使自然采光现象有效减少是最为重要的一点,主要原因在于阳光直射会严重影响文物,因此为了使阳光直射现象有效避免,在博物馆设计窗户的过程中,应尽可能选择小窗户进行使用,同时在窗户数量及高度方面加以控制,避免阳光通过窗户向文物上直接照射。
克里克为金沙遗址博物馆定制的展柜配备了进口的光纤灯,对文物没有伤害
与此同时,对于博物馆内照明系统来说,应尽可能选择不含紫外线的荧光灯管及光线柔和的光纤灯等为主,为光源和文物之间的距离提供保障的同时,使光线照射距离过近导致的文物损害问题有效避免。
为了实现阳光的充分反射,使建筑受光照产生的侵蚀现象有效避免,可以将屋顶对光线的吸收量尽可能减少,如将具有较强反射能力的白色涂料涂刷在库房屋顶处,借此达到有效防控光线影响的目的。
(五)引进技术设备
在保护文物的过程中,主要原则应以防止文物受损为出发点,此时要想确保文物受损程度得以大幅度降低,需要博物馆等文物机构注意先进文物保护技术及设备等的积极引进,进而从技术角度来支撑文物的有效保护。
来源:浙大文物数字化有删节
-END-
推荐阅读
博物馆探秘
博尔加尔遗址的世界最大古兰经
克里克为建筑师大师贝聿铭佳作-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设计展示柜
在日本建筑大师的杰作中,克里克展柜与英国VA珠联璧合
克里克故事丨东南亚银行博物馆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