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多哈 >> 多哈地理 >> 中国四大名窟文化永流传
一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悠久历史,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多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一书的记载,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另有一说为: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无量,莫者,不可能、没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
敦煌石窟存有多个洞窟中保存有绘画、彩塑个,还有一些佛塔。窟型最大者高40余米、宽30米,最小者高不足盈尺。彩塑形式丰富多彩,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最高34.5米,最小仅2厘米左右,题材之丰富和手艺之高超,堪称佛教彩塑博物馆。
石窟壁画富丽多彩,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建筑画、山水画、花卉图案、飞天佛像以及当时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场面等,是十六国至清代1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雄伟瑰丽,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光辉篇章,为中国古代史研究提供珍贵的形象史料。
清光绪二十六年()发现了震惊世界的藏经洞。不幸的是,在晚清政府腐败无能、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定历史背景下,藏经洞文物发现后不久,英国、法国、日本、俄国等西方探险家接踵而至敦煌,以不公正的手段,从王道士手中骗取大量藏经洞文物,致使藏经洞文物惨遭劫掠,绝大部分不幸流散,分藏于英、法、俄、日等国的众多公私收藏机构,仅有少部分保存于国内,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
莫高窟是洞窟建筑、彩塑、绘画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二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
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根据《魏书》记载,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余年之久,其中以北魏和唐代的开凿活动规模最大,长达年之久。
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左右。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余品,共有90余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皇甫公窟、魏字洞、普泰洞、火烧洞、慈香窑、路洞等,为北魏时期的代表洞窟;潜溪寺、宾阳南洞、宾阳北洞、敬善寺、摩崖三佛龛、万佛洞、惠简洞、奉先寺、净土堂、龙花寺、极南洞等为唐代代表洞窟。
东山全是唐代的窟龛,其中大、中型洞窟有20个,如二莲花洞、看经寺洞、大万伍佛洞、高平郡王洞等。自古以来,龙门山色被列入洛阳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石窟自建造以来受到的人为的盗凿破坏十分严重,唐武宗时期的灭佛运动、使石窟蒙难。清末和民国初年的游记史料记载了当时石窟造像被盗严重。
此外,民国政府为从南京迁都洛阳,修建龙门西山下道路时也炸毁了大量的山麓佛龛。由于战乱管理空虚,年代到年代龙门石窟造像受到了疯狂的盗凿,许多头像、碑刻、浮雕被日本、美国的文物商人收购。龙门石窟也是书法艺术史是宝藏。著名的书法精品龙门二十品,是后代碑拓鉴赏家从龙门石窟众多的石刻造像题记中精选出来的书法极品。龙门石窟也是佛教文化的艺术表现,但它也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时尚。
石窟中保留着大量的宗教、美术、建筑、书法、音乐、服饰、医药等方面的实物资料,因此,它是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三云岗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个,石雕造像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云冈石窟的开凿从北魏文成帝和平初(年)起,一直延续至孝明帝正光五年(年)止,前后60多年。此后的东魏、北齐、隋及唐都有修缮。
云冈之称始于明嘉靖年间,明末崇祯十七年(年)李自成起义军路经大同,留部将张天琳驻守后清军入关攻占大同,云冈寺院再遭兵燹,沦为灰烬。清代,清顺治八年云冈寺院重修。现存第5、6窟的木构窟檐和寺院即为此时重建。年,康熙皇帝于冬日回銮巡幸云冈寺并御书匾额"庄严法相"。清乾隆年间云冈石窟亦曾有修葺。
近代,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云冈石窟的主要洞窟和窟前木结构建筑(第5、6、7窟)均保存完好。年设置专门保护机构,石窟文物得以妥善保护,并对公众开放。云冈石窟历经1年的沧桑,由于石窟区所处的地质及环境条件的变化,不同程度地经历了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致使洞窟及雕像有不同程度的损毁。历史上云冈石窟也经历过不同方式的保护与修复,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云冈石窟进行过多次大规模的维修保护,使得石窟得到了妥善的保护。
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
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云冈中期石窟出现的中国宫殿建筑式样雕刻,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中国式佛像龛,在后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广泛应用。云冈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装饰,更加突出地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反映出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不断深入。
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年5月8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四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四大石窟之一。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是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高米,因山形酷似麦垛而得名。
石窟始建于后秦(年~年),大兴于北魏明元帝、太武帝时期。后经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不断的开凿扩建,历时一千六百余年,遂成为中国著名的石窟群之一。约在唐开元二十二年(年)的时候,因为发生了强烈的地震,麦积山石窟的崖面中部塌毁,窟群分为东、西崖两个部分。现存有座洞窟、身泥塑石雕、余平方米壁画,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世界,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
麦积山石窟在东崖保存有洞窟54个,西崖个。东崖的石窟以涅槃窟、千佛廊、散花楼上的七佛阁等最为精美,西崖聚集着万佛堂、天堂洞、窟、窟、窟、窟等最有价值的洞窟,麦积山石窟艺术,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这里的雕像,大的高达16米,小的仅有10多厘米,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系统地反映了中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
其中数以千计的与真人大小相仿的圆塑,极富生活情趣,被视为珍品。麦积山石窟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实物资料,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反映了中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史,为后世研究我国佛教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史实。
麦积山风景区由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街亭温泉五个子景区多个景点组成,拥有丰富多样的生物类型和物种,被称为“陇上林泉之冠”,具有深厚的旅游价值,是丝绸古道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耀眼的艺术明珠和最具潜力的旅游胜地。麦积山石窟的第一次保护工程始于年。年,国家文物局投入万元人民币开始对石窟进行维修,维修工作于年结束,工程技术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维修工程结束后,麦积山西崖石窟被紧紧地钉在了山崖上,至今已30多年。
年6月,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麦积山石窟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来源:探寻文化的足迹版权声明:图文来源网络,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只以信息传播为目的,本